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观察 >

浓浓年味彰显中华文化新气象 环球报资讯

■新华社记者


(相关资料图)

回家团圆,让乡情乡味慰藉乡愁;节日里的非遗,在赓续传承中焕发新生;多彩的文化体验,带来全新民俗享受……癸卯春节的浓浓年味穿越古今,彰显中华文化新气象,勾勒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时代新图景。

年复一年为团圆奔赴

“兔年好运财源广,新春如意富贵来!”除夕一大早,黑龙江宁安市新立村村民张继芳边给家门两侧贴上春联,边念叨着上面的美好愿望。门的中间,还特意把“福”字倒过来贴。“这样福就到了!”张继芳笑着说。

皑皑白雪之中,张继芳的家被这抹红色衬得年味满满。

因为疫情,在江苏务工的张继芳和丈夫已有两年没回老家过年。“今年春节我们就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回家,和家人一起才是过年!”张继芳说。

归家有期,团圆不远。对中国人而言,和家人团圆,或许是过年最典型的含义。这样的奔赴一年一次,这样的奔赴千年不变。

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浓情的一餐。无论是热腾腾的饺子、甜蜜蜜的年糕,还是寓意团团圆圆的炸丸子、年年有余的红烧鱼,都蕴含着家乡的味道,年味和亲情就这样年复一年传递着。

守岁、拜年、年夜饭……家家户户的天伦之乐、欢声笑语,汇聚起来就是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万家灯火、国泰民安。

“老味道”焕发新活力

春节里的非遗,是新年的“老味道”,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与民族认同。

“饭熟咯!打糍粑嘞!”

在湖南会同县高椅乡高椅村,村民粟婷把蒸熟的乌米饭倒进石臼,卖力地舂了起来。生动的场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加入,一同体验这一当地节日民俗。

吃乌米糍粑,听古老傩戏。每逢春节,村民们还会聚在祠堂里观看傩戏表演,以此庆祝过去一年的收获,祝愿来年风调雨顺。

“高椅傩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傩戏表演也成为旅游项目,用属于古村的独特方式为游客送上新春祝福。”高椅乡党委书记胡长春说,我们将守护好这一文化遗产,赓续传统文化,振兴美丽乡村。

山川不老,薪火相传。承载民族文化基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伴着浓浓年味焕发时代新活力。

演皮影、做草编、揉花馍……春节期间,在西安市昆明池·七夕公园举办的非遗集市和非遗展演活动上,丰富的非遗技艺吸引了游客驻足观看、动手体验。

“今年是兔年,这些小泥兔非常受欢迎。”泥塑非遗传承人李俊平的展位前站了不少游客,“通过对传统泥塑的形象和造型比例进行调整,再结合现代流行元素,这些泥塑兔变得更加可爱。”

令李俊平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拥抱传统文化,加入非遗传承队伍,带来创新思维,让传统技艺更年轻、更有活力。

文化体验成为新年俗

正月初一,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络绎不绝的观众。“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上的圆明园海晏堂兔首,引人驻足观看。

博物馆里过大年已成为许多人的新年俗。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已有19个省份900余家博物馆策划推出博物馆过大年相关展览和活动2200余个。

新年俗、新年景、新年味,享受春节的方式越来越丰富。

一方银幕,也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陪伴。大年初一这天,上海的“90后”影迷连城足足跑了家附近的3家大型影城,看了多部新片。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大年初一春节档首日,我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超13.4亿元。业内人士预计,春节期间电影票房有望创造佳绩。

吉兔呈祥,癸卯金安。新春佳节,传统在赓续,乡愁有寄托,精神更富足……神州大地年味浓郁,满目生机,一幅自信昂扬的崭新图景徐徐展开。(据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关键词: 年复一年 欣欣向荣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