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关注 >

新民快评|本来的样子,便很美好


(资料图)

上周,在新民晚报融媒体小记者成长营充当“客座老师”。文科生要给十多岁的孩子们讲人工智能的故事,纵是跑了这么多年科技新闻,心里仍有些没底。于是,我给课件拟了一个假想的题目:当人工智能大会遇上人工智能记者,并在课上几次三番地搞起了现场调查:你觉得,人工智能会取代记者吗?欣慰的是,临近尾声,再次提出这问题时,选“不会”的孩子占了绝对多数。

图说:新民晚报小记者参观机器人表演千手观音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摄

又问为什么。许是给孩子们分享的大模型写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消息着实有些无趣,这个环节,他们给的理由大多是机器写的稿子“没感情”“不好玩”。再追问还有没有别的,便无人举手了。其实,记者的工作不全部是,甚至主要不是写稿,在此之前的大量时间和工夫是花在了采访上,以及采访过程中所需要的案头准备、现场提问、调查论证等等。而这些关于新闻事实的调查和探究,并不是AI擅长的海量数据提取、分析或挖掘。讲完这些,听众的眼神有些懵懂。十多岁的孩子,怎会知道调查性报道,怎能理解“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周末回母校“充电”,不期然又围观了一场关于记者的辩论,辩题是:这个年代,新闻还需要在大学花4年的时间学习吗?正方观点:学新闻、干新闻,能获得快速成长,让孩子可以独立冷静地观察世界;反方观点:新闻专业就业前景堪忧,不想让孩子再吃苦。辩论双方都是富有经验的媒体从业者,谁也没有要争出个是非曲直,其实都是在参与“新媒体趋势沙龙”的某个交流环节。而我,听着听着,忽然想起两天前的小记者课堂,将来的小孩子,会因为什么而萌生成为一名记者的梦想呢?或许,那天我真正该追问的是,你们想当记者吗?你眼中的记者,本来是一份怎样的职业?

这几日,安化路边一场即兴的提琴表演,在朋友圈迅速刷屏。平常的夏夜,简陋的门面房,没有排练过的专业提琴手,上街沿三三两两席地而坐的路人,并不明亮的路灯与月光,摸摸索索进来的旋律,观众与舞台之间如常过往的车……有评论感慨“这很上海”,这般美好的夏夜发生在上海,如此自然,如此贴切。但其实,换个城市背景,若是发生在杭州、成都、广州、厦门、青岛,不也很好?这便是音乐本来的样子,分享本来的样子,城市本来的样子。无需修饰,也不用升华。很多时候很多事,本来的样子,便很美好。无他。

董纯蕾/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