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当前关注: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方向 资产托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资产托管业务是指具备一定资格的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与委托人签订委托资产托管合同,安全保管委托投资的资产,履行托管人相关职责的业务。银行托管业务的种类很多,包括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委托资产托管、社保基金托管、企业年金托管、信托资产托管、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托管、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托管、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托管、收支账户托管、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托管、贵重物品托管等。

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方向 资产托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我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市场空间广阔,养老金市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截至2020年底,养老金托管规模达9.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


(资料图片)

截至2021年2月末,工商银行累计托管公募基金近1200只,托管规模达3.3万亿元;托管保险资产规模5.6万亿元;托管养老金规模2万亿元,在企业年金托管市场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同时,工商银行紧抓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扎实推进跨境托管业务发展,目前全球资产托管规模超7000亿元,全球托管的客户数量持续领跑市场。

2021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正式发布资产托管规模突破20万亿元,标志着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托管银行,在巩固托管业务领先优势、提升“大资管”竞争力上迎来新的里程碑。

目前,国内共有58家托管机构,其中,内资商业银行27家,外资银行3家,证券公司26家,非银证类金融机构2家(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对外开放,预计未来托管机构数量/类型将进一步增加,行业竞争加剧。从市占率来看,五大行获得资产托管业务牌照最早,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先发优势。

虽然中国资产托管业务市场的牌照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行业集中度必将进一步上升,托管业务的头部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强者将愈强,优秀的托管机构会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份额;弱者愈弱,落后的机构只能托管自身理财及委外衍生的相关资源,在市场中逐渐被挤出。

中国的资产托管机构将沿着三大方向深入发展:第一个方向是以资源整合获取托管的模式,即以销定托、以融定托和以投定托模式;第二个方向是以专业化服务获取托管的模式,即以服定托,其中不排除专业化托管机构在我国诞生;第三个方向是在跨境托管业务上不断探索前行,进而在国际托管市场上获取市场份额。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资产托管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托管的私募基金数量为46531只,占全部私募基金数量的28.3%;证券公司托管数量为117914只,占比达71.7%,已占据私募托管业务的主导地位。其中,招商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占据了券商私募托管业务量的前四位,在今年上半年拿下了近六成份额。

随着基金行业稳步发展,基金托管业务继续扩容,各大券商都在争相抢滩这项业务。目前券商托管公募基金总资产超4400亿,同比增15%。而在私募基金托管业务方面,目前银行与券商已经形成“三七开”的竞争格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对外开放,预计未来托管机构数量/类型将进一步增加,行业竞争加剧。从市占率来看,五大行获得资产托管业务牌照最早,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先发优势。

今年以来,相继有南京证券和东方财富证券获得基金托管人资格,截至目前合计有29家券商拥有基金托管人资格,且大部分券商为头部券商。

截至7月8日,在公募基金托管业务方面,目前券商托管公募基金总资产超4400亿,同比增长15%。其中,国泰君安托管基金总资产(开放式+封闭式,下同)达到1577.56亿,同比提升34%,依旧位居券商系第一位,且远超排在第二名的招商证券(托管基金总资产为747.91亿元);托管基金数量为53只,同比提升32%;托管基金总资产的市场份额0.64%,同比提升0.12个百分点。

本报告对中国资产托管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资产托管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将帮助资产托管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资产托管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资产托管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准确把握资产托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资产托管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6年中国资产托管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关键词: 行业发展 公募基金 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