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镇江好人”蒋佃能:把自己钉在服务特殊群体的基层一线


(相关资料图)

他为人和气、笑容可掬,说话带着家乡口音,给人的第一印象有些“可爱”;在谈到业务时却很严肃严谨,常说“不是‘可以’,而是‘必须’,这是应尽的义务”;当他面对特殊群体时,姿态、语气、表情等又适时变上一变。

这位有着几副“面孔”的人叫蒋佃能,是一名基层司法所长,服务于润州区司法局七里甸司法所,今年年初他被评为镇江市首届“最美公务员”,近日,他又获评2023年第二季度“镇江好人(大爱之星)”。

2006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蒋佃能便一直从事司法服务工作,普法宣传、援法惠民、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一干就是17年。这些工作常常需要面对特殊群体,为了提高自己的本领,蒋佃能自学通过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还创立了润州区司法服务领域首家社会组织润心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基层司法服务中最考验功底的是社区矫正。如何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刑法人性化的一面,蒋佃能思考了很多,“如果我把他们当罪犯看待,那‘高墙内外’如何区分。”

“出来后别人都躲着我,而你却这样关心我,如果我不痛改前非,就再也没脸见你了。”社区矫正对象李某在蒋佃能的帮助下解决了就业问题,邀请蒋佃能担任自己婚礼的证婚人。“当时我内心很是欣慰与感动,感动于他们走到一起的不容易,爱,从未缺席。”谈起当时的那一幕,蒋佃能仍然十分激动。

同样的关心蒋佃能还用在未成年人身上。中学生小赵的母亲是七里甸司法所的矫正对象,小赵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经常旷课而被爷爷锁在家里。在一次回访的过程中,蒋佃能关注到小赵因深感绝望曾有割脉自杀的想法,他及时与小赵进行沟通,得到小赵的信任后,多次对小赵进行心理疏导,小赵遇到的“问题”得到解决,如今已考入市重点高中就读。

多年来,在七里甸司法所接受矫正的服务对象,没有一人因管理教育不到位而重新犯罪,蒋佃能用一颗滚烫的心感化教育他们,用真情照亮了他们回家的路。他们中的许多人,从自己创业成功到助人就业创业,还有许多脱离矫正人员回到司法所向新来的矫正人员现身说法,开展个案教育。

17年如一日,蒋佃能从一个铁骨铮铮的军人,逐步转变为“婆婆嘴”的普法宣传员、“红白脸”的人民调解员、“暖人心”的心理咨询师,他把自己当成一颗螺丝钉,钉在服务特殊群体的基层一线,构筑起一道守护平安的特殊防线。(记者 孙晨飞 通讯员 江悦)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