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独家】央行年内第二次降准落地 新增5000亿元支持实体经济

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内央行第二次降准。这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

央行表示,这次降准一方面可以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将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降准可以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后,可以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相关资料图)

2018年以来,央行累计实施了降准13次,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降到了大约8%,共释放了长期流动性约10.8万亿元,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本稳定在38万亿元到40万亿元之间。截至今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了23万亿元;授信户数近5400万户,是2017年末的4倍;今年9月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较2017年同期下降了1.8个百分点。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实体经济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实体经济,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是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今年以来,财政货币政策继续发力,在财政收入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安排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71万亿元、比上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优先支持国家重点项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1月至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增长6.3%。同时,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进一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

实体经济行业市场行情监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10年来,我国持续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有力支持实体经济。专家学者认为,下一步,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更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当前,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已经成为稳投资、稳需求、稳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带动扩大实体经济领域的有效投资中发挥出了综合效应。

10月20日,海南省成功发行新的两期专项债券,总额超过35亿元,分别用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基础设施建设。同一天,河北、黑龙江也分别发行了不同额度的专项债券。这是各地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最新进展。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专项债券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2015年至2021年,我国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2.2万亿元,有力支持扩大有效投资。

同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地方政府专项债二者共同发力,政策效能迅速释放。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近期已完成6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为引导政策性资金和市场化资金有效匹配,人民银行新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8000亿元贷款额度和金融债发行额度,优先用于支持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中证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证券行业总资产为11.20万亿元,净资产为2.68万亿元,较2021年末分别增加5.69%、4.27%。受今年二季度经营持续向好驱动,证券行业经营业绩逐步修复。2022年二季度全行业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较一季度分别增长68.57%、120.02%。

今年以来,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成效凸显,一方面,行业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通过多元化的服务,针对性地满足各类型企业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行业快速响应绿色金融等重要战略,利用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和转型债券等特色产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实体经济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金融机构 基础设施建设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