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世界今日讯!生猪价格两周跌幅近30% 为何下跌?未来走势如何?生猪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数据显示,近两周以来,我国生猪价格出现快速下跌,跌幅接近30%。居民餐盘中的猪肉价格也有所下降。

生猪价格为何下跌?


(资料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表示,猪价下跌主要原因是供给阶段性增加叠加消费低迷。

新冠疫情防控放开后,餐饮集团消费不升反降,感冒患病在家饮食清淡、户内消费锐减,南方腌腊缩水近三成,杀年猪需求尚未到来,当地屠宰量、生猪外调量明显下降。

另外,前期压栏、二次育肥的出栏冲击是重要原因。国庆前后压栏、二育的10%左右的猪不得不出栏了,12月份中旬屠宰量同比已经高于上年同期。

大肥猪上市对价格冲击很大。12月初猪价未出现养殖户期盼的上涨,恐慌出栏导致价格踩踏效应放大。消费下降、供应量上升,挤压了价格和盈利,当前养殖户盈利明显缩水,盈利收窄至200元以内,部分地区已经到达成本线附近。

未来猪价走势如何?

朱增勇认为,冬至节猪价已经反弹,双节前猪价仍然有季节性反弹空间,但不会出现大幅上涨。随着新冠疫情感染率下降,生活秩序恢复常态,节日消费提振效果逐渐提升,餐饮将全面恢复,猪肉消费将明显增加,利好猪价的季节性反弹。

但同时注意到,后期生猪供应还会增加,因此反弹幅度和空间较温和。

建议养殖“不赌猪”,要不得投机心理、侥幸心理,逢快不赶、逢慢不走才能收益稳定。要理性分析“猪行情”,兼听则赚、偏信则亏,不要被铺天盖地的涨价信息误导,保持合理的出栏节奏,同时不要进行投机性二次育肥,赌后市行情。

生猪行业前景如何?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2月16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5.51,比昨天上升0.13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26.93,比昨天上升0.15个点。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生猪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生猪产出国。2021年全球生猪产量为12.53亿头。其中,我国生猪产量为6.55亿头,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占比为52%。

欧盟27国与美国2021年的生猪产量分别为2.54亿头与1.33亿头,产量分别位居全球的第二与第三。2019年受非洲猪瘟与相关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国生猪产量在全球占比出现下降。随着影响因素弱化,2020年与2021年我国生猪产量占比稳步回升,我国生猪产量占比从2019年的42.7%增加至2021年的52.3%。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有猪养殖相关企业40.42万家,目前现存31.61万家。近10年来,我国猪养殖相关企业注册量增减不定。2017年我国新增猪养殖相关企业5.05万家,同比增长8.18%。2018年新增3.71万家,同比减少26.58%。2019年与前一年持平,2020年我国新增猪养殖相关企业6.23万家,同比增长68.07%。2021年新增2.57万家,同比减少58.72%。

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以来,生猪价格呈现下降趋势,12月份第1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23.65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4.2%,同比上涨29.0%,全国30个监测省份生猪价格全部下跌。

猪肉价格也同步下跌,12月份第1周,全国猪肉平均价格38.44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2.4%,同比上涨33.0%,29个省份出现价格下跌,其中西北地区猪肉平均价格较高,为39.63元/公斤,东北地区较低,为35.70元/公斤。

生猪供给增加,是导致猪价稳中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5.2亿头左右,全国猪肉产量4150万吨,同比增长5.9%,预计全年生猪供应稳中有增,为猪价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出栏节奏的调整也影响着生猪行情。今年9月,一些养殖场户看好四季度行情,出现二次育肥和压栏行为,生猪供应减少,导致国庆节后生猪价格快速上涨。

农业农村部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出场节奏、顺势出栏肥猪,国家储备肉也在需求高点投放市场,生猪价格才开始稳步回落。

生猪养殖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随着2022年即将结束,又到了我们对生猪行业一年的运行情况做盘点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去发现或者寻找一下,2022年生猪行业都发生了哪些“变”与“不变”?是谁在驱动“变化的发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上市猪企半年报披露完毕,今年上半年生猪养殖行业整体亏损成定局。国内五大上市猪企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和正邦科技上半年合计亏损186.34亿元,天邦食品虽实现盈利,但生猪养殖业务仍然亏损6.46亿元。

目前,需求方面,市场期待的三大利好因素并未支撑消费持续放量:

第一,西南腌腊消费确有放量,但高峰时段缩短,腌腊需求显著不及预期,这是关乎全局,直接击溃多头信仰的变化。

第二,温度确有下降,但快速反弹,两广、两湖地区的高温并不能支撑消费继续放量。

第三,防控政策调整显著刺激了短期需求,但报复性消费预期最终需要直面惨淡的消费现实。

供给方面,理论出栏量增加叠加前期供应压力后移满足了四季度市场对毛猪数量的需求,出栏体重持续增加满足了冬至市场对肥猪的偏好。

供应端按照乐观的消费预期备足了存货,但却不得不面对无比惨淡的消费现实,叠加出栏窗口快速收窄,供给对价格的压力可想而知。从当前的市场情况看,需求没有好转预期,养殖端恐慌情绪显然将继续支配现货价格走势,同时我们也没有观察到体重快速下降和宰量的显著上升,这意味着供应压力仍然未出清,价格将继续承压。

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生猪产能回归合理区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4277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4.3%。肉类和水产品全面增产。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加5.3%,其中猪肉产量增加8.2%。

目前,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都已陆续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几乎没有一家主营业务盈利为正的“猪倌”。

但“二师兄”身价似乎正在回升,经历了一年多的持续低迷之后,自7月以来生猪价格出现了显著的反弹上涨之势。不过,近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目前生猪产能总体恢复到了正常水平,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生猪存出栏量保持稳定,能繁母猪产能处于正常合理区域,7月份生猪养殖扭亏为盈。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表示,总的看,这轮猪价上涨主要是恢复性、季节性上涨,叠加一些特殊因素的作用,但生产是充足的,后期猪价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动力。目前,生猪产能处于正常合理水平,预计下半年生猪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当。下半年肥猪供应有保障。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但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等机会成本的增加以及环保监管等因素的影响,散养户退出明显,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的程度正在明显提升。

目前一些大型的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养殖模式的企业已经将合作养殖户的标准提高到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将是生猪养殖行业的主要趋势。

数据预计这两个月销售仔猪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基于对当前与未来猪价的预判,做出阶段性的调整。这两个月的仔猪投放后,出栏时会落在2季度,而根据往年经验,春节之后都经常会出现猪价的快速下跌,到下半年再由于相关节假日的带动再出现上涨。

想要了解更多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 相关企业 发展前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