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海鲜养殖行业分析  新疆海鲜火爆出圈,养殖户为何喜忧参半?

作为中国离海最远的内陆省份,坐拥沙漠和戈壁滩的新疆利用现代技术,让海鲜“搬家”到这里谋生,实现了海鲜和陆地养殖的“双向奔赴”……


(相关资料图)

金秋九月,“新疆海鲜”迎来大丰收,三文鱼、澳洲大龙虾……近日,新疆海鲜火爆出圈,成了网络热门话题。

作为中国离海最远的内陆省份,坐拥沙漠和戈壁滩的新疆利用现代技术,让海鲜“搬家”到这里谋生,实现了海鲜和陆地养殖的“双向奔赴”。

海鲜餐饮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分别为海鲜的供给与海鲜的消费。海鲜的供给一是人工养殖,一是海洋捕捞。中国已经连续20多年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我国的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维持较高水平。海鲜的消费包括了个人、家庭消费者及企业消费者。

如果你想了解海鲜水产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我们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海鲜水产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重点分析了我国海鲜水产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海鲜水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我国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区,鱼类资源丰富,渔业稳定发展,这为速冻海鲜制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水产品加工主要集中于加工条件良好的沿海城市,如辽宁、山东、福建、广东、海南等省区。

我国水产品的一半为海水产品。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6549.02万吨,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314.38万吨,同比增长0.97%,淡水产品产量3234.64万吨,同比增长1.15%,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50.6:49.4。202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6690.29万吨,比上年增长2.1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387.24万吨,同比增长2.20%;淡水产品产量3303.05万吨,同比增长2.11%;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50.6:49.4。

目前由于国内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致使海洋水产资源不断减少,水产行业发展重心逐渐向养殖方向偏移,进而促进海水养殖行业快速发展,产量逐年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为2211.14万吨,同比增长3.55%。海洋捕捞产量由2015年的1216.81万吨下降至2021年的951.46万吨。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海水产品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到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海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海鲜餐饮消费量为1849.63万吨%。

随着网购的兴起,各类水产品实现了产地加工、配送各地,消费者对于各类海洋类制品的认知也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京东大数据显示,年货节第一周,“异地订单”量与去年年货节同期相比增长30%,且异地订单占比较平日上涨超50%。其中,广东、北京、江苏发出的跨省异地订单最多。

目前,海外海鲜产品利润高的原因就在于运输不便,而且不能大量生产,同时我们社会上都是物以稀为贵,所以这些海鲜产品的价格自然就高,所以能吃到鲜活的名贵海鲜,价格和利润都高一些。

陆养海鲜并不简单,在“沙漠里养殖水产”更是困难。如何留住水源、减少沙地渗漏、预防土壤返碱、减少本土敌害等,都是养虾人需要面临的问题。

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援疆指挥部在新疆麦盖提县落地水产养殖项目,吴治军开始跟着学习养虾技术。经过反复实验证明,澳洲淡水龙虾最适合在当地养殖,经过一年学习、一年摸索,今年吴治军养殖的龙虾已开始送上消费者的餐桌。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海水产品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到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海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海鲜餐饮消费量为1849.63万吨%。

人均海鲜消费呈现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海鲜消费量达32.82KG/年,较2018年增加了4.52KG/年,同比增长16.0%,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均海鲜消费量为26.42KG/年,较2019年减少了6.40KG/年,同比减少19.5%。

人均海鲜消费呈现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海鲜消费量达32.82KG/年,较2018年增加了4.52KG/年,同比增长16.0%,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均海鲜消费量为26.42KG/年,较2019年减少了6.40KG/年,同比减少19.5%。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达到23千克,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36%左右,海鲜市场正在迎来黄金期。预计到 2030 年,千禧年后新生一代的消费习惯与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成为推动海鲜产品消费的中坚。

“陆养海鲜技术很重要,特别是水质,要根据当地情况不停调试,淡化盐碱度,达到最佳养殖水平,才能养出好的水产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合辉生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辉说。

该公司的盐碱水养殖基地原来是六团双城镇居民饮用水源的“大涝坝”,经过3年的科学养殖,如今已成为200多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在每次捕捞前,冯辉都会带人进行水质检测。

“盐碱地养虾,最大的难题就是调水,要确保水质指标的pH值、盐度以及其他的氨氮、亚盐等指标符合南美白对虾的生长环境。”冯辉说,“所以要不停地监测水质,随时做好调整。”

毕竟让海鲜“搬家”到盐碱地,养殖技术决定了海鲜能否“安家”。

今年5月,他投放了1100万尾虾苗,现在已是成熟期。从捕捞情况看,预计产量最低可达到70吨,预计产值能达到700万元。

“搬家”的海鲜不止有虾,一颗颗来自丹麦的三文鱼鱼卵也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安了家。当地三文鱼龙头企业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经过10年发展,已拥有2个年产3000吨三文鱼的养殖基地,正在筹建1个年产5800吨三文鱼的养殖基地。

“预计今年三文鱼产量能够达到6000吨,产值达4.2亿元。”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秀说,除了供应国内市场外,也会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解决运输难题、降低成本是关键。

内陆地区通常远离海洋,因此,获取新鲜的海鲜产品通常需要依赖长途运输或冷链物流,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导致海鲜的新鲜度受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内陆地区开始寻找在本地养殖海鲜的方法,以确保居民可以获得更加新鲜和可持续的海鲜选择。

一些内陆地区选择建设水产养殖基地,这些基地通常包括人工湖泊、鱼塘、虫室和水族箱。这些设施为各种海鲜,如虾、鱼、蟹和贝类,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另外,内陆海鲜养殖的关键是循环水系统,它可以在有限的水资源下有效地维持生态平衡。这种系统通过过滤和净化水来确保养殖水体的质量,减少水浪费,并降低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海鲜水产行业市场机遇分析

在内陆地区养殖海鲜的过程中,政府、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政策、标准和指导方针,以确保内陆海鲜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内陆地区养殖海鲜的崛起是一项引人注目的成就,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新鲜海鲜的需求,还为可持续农业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和加强合作,内陆养殖海鲜有望在未来继续壮大,为全球提供更多高质量、可持续的海鲜产品。

近年来,随着设施渔业的发展,海鲜养殖的区域也正在向距离大海更远的内陆挺进,除了重庆外,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都有所发展。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廖永岩认为,尽管目前海鲜陆养的种类还不够丰富,但未来将会是设施渔业发展的趋势。

“海鲜陆养是将来水产养殖的一个大发展方向。只有农业工业化了,养殖的效益才能够提高,养殖的风险可控性才能够提高。”廖永岩表示。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海鲜水产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