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行业在多重压力之下表现出较强韧性,产销数据增长态势延续至下半年,7-8月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销数据环比保持缓增。从锂盐-正极材料-锂电池这一产业链角度来看,终端行业需求增速缓慢对于上游原料支撑效果有限,原材料市场供应过剩局面暂难逆转,多产品市场价格下跌态势或延续。
2023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行业产销数据呈现触底后逐月缓增状态,6-8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月度数据均在80万辆以上水平,动力电池产量维持在60GWh以上,均处于历史高水平。但终端消费的增长对于原材料市场价格未能形成明显利好,中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行情暂难抑制。
(相关资料图)
如果你想了解锂盐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我们研究院撰写的《2022-2027年中国锂盐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我国锂盐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锂盐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8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3万辆和84.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7%、8.5%,8月渗透率32.77%,渗透率较7月份提升0.09个百分点。
2023年以来,国内锂盐价格持续下探,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跌破26万元/吨。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新能源车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弱势运行。不过,海外市场碳酸锂价格强势,或对国内锂价形成支撑。
业内人士表示,锂盐价格波动的本质在于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期。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800万辆,锂盐需求增长值得期待。
上半年,“过山车”是碳酸锂行业的关键词。从2022年11月最高点每吨60万元到今年5月最低的每吨18万元,半年时间,碳酸锂价格跌去70%。
“最猛的时候,一个星期每吨价格就下跌10多万元。”回忆起碳酸锂价格的大幅波动,A股某锂盐生产企业高管记忆犹新。该人士表示,原来都是下游来抢货,价格持续下跌时一天都接不到一个电话。
动力电池厂商的深度去库存,给了上游锂电材料厂商一记“闷棍”。下游采购意愿下降直接导致碳酸锂价格大幅震荡,很多锂盐厂商的生产、销售工作不得不放缓甚至暂停。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3月国内锂盐厂库存约为67097吨碳酸锂,同比大幅增长。
锂盐指含有锂元素的盐类。锂是微量元素,自然界中无游离锂,通常为一价阳离子。20世纪40年代,cade首次用锂盐治疗躁狂症成功,实际上抗躁狂药仅锂盐一类,常用的是碳酸锂。
我国锂资源储量居世界第四,超过80%存在于盐湖卤水中,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湖北等地,固体矿石锂矿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四川、新疆、贵州、河南与内蒙古7省。四川固体矿石锂矿查明资源储量排全国第一。
目前,全球锂盐生产以“海外资源+中国加工”模式为主。由于主要的资源聚集在南美锂三角和澳大利亚,而锂盐及其深加工的产能多集中于中国,使得当前全球锂盐生产形成了“海外资源+中国加工”的模式。一方面,国内锂盐生产龙头企业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直接使用澳洲生产的锂精矿生产锂盐;另一方面,国外头部企业使用中国企业代工或直接在中国开设加工工厂。以美国雅保为例,其在四川成都和眉山、江西新余、广西钦州、江苏张家港都拥有锂盐加工工厂。
我国作为全球锂盐最主要的生产地,基础锂盐产能约占全球70%,但因全球锂资源分布不均,全球优质锂资源集中在澳洲锂矿和南美盐湖,我国锂资源高度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
近年来,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电动汽车、风光储能、电子产品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从而带领锂盐行业高速发展,锂盐需求结构从传统的医药、陶瓷玻璃行业切换至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成长行业,电池领域成为锂盐下游应用的主要场景。
锂盐行业市场机遇分析
锂盐在经历了“过山车”般起起伏伏后,于2023年迎来首次“断崖式”的下跌——目前已跌至2021年价格水平,甚至击穿了部分企业的矿端成本线。面对2023年以来锂价的“跌跌不休,市场对于其何时触底的讨论激烈程度更甚于2022年锂价何时见顶的争论。
总体而言,锂盐的“跌跌不休”带来的供应量下降叠加终端需求的回暖,预计市场将由供需过剩逐步迈入紧平衡态势。
展望未来锂盐价格走势,业内人士表示,碳酸锂在新能源乘用车、电动重卡以及储能等领域均有需求。目前,澳洲锂辉石供应商集中度较高,预计短期内矿石价格下跌空间有限。考虑到近期锂云母、锂盐湖等其他种类资源产能释放速度有限,因此锂盐价格向下空间可能不大。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化学储能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以碳酸锂、氢氧化锂和氯化锂为代表的锂盐产品作为锂电行业的核心原料,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市场需求的扩大,带动了一批优秀锂盐生产企业的发展,江西九岭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岭锂业”)就是其中之一。
锂盐企业的赚钱能力与其他行业相比排在前列,与自己的历史相比也同样惊人。过去9年间,天华超净累计归母净利润不到15亿元。但今年前三季度,天华超净就净赚超50亿元,达到了过去9年累计额的3.5倍。
展望后市,预计2023年上半年锂行业供应紧张的局面难以缓解,随着产业链去库以及需求端回暖,锂价有望在春节后止跌,带动锂板块反弹。
目前锂盐产业链大部分环节产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构性过剩,供应链价格处于下行趋势。但也应看到,随着促进终端需求的政策不断落地,不排除第四季度终端市场需求上涨时,产业链产品价格也出现小幅回涨的可能。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需求的持续增长,锂盐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迎来持续增长。
未来锂盐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将逐步趋于理性,价格波动逐渐平稳,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有望减小,由此导致的经营利润波动也将减小。
“今年以来,经历了价格剧烈波动后,锂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行业发展也有了全新认知,盈利还是需要聚焦自身竞争力的提高。此外,碳酸锂期货上市,将明显缓解价格剧烈波动,也有助于缓解采购及销售价格存在偶发性错配导致公司盈利波动。”叶银丹表示,在政策引导下,预计未来锂盐产业链下游的几大主要应用领域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如新能源汽车市场、储能市场等。
展望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迅速提升,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近40%,但2022-2023年预期锂资源端供应仍稍显不足,锂价格中枢明显抬升,预期在2022-2023年锂价仍能保持高位运行,2024-2026年国内外锂矿与盐湖资源量释放,但受需求高速增长预期存在,供应端不会大幅过剩,锂价在维持高中枢的同时预期将出现一定程度回落。
锂盐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锂盐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锂盐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锂盐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锂盐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