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预测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6亿元 2023年中国惯性导航元件行业发展现状

惯性导航系统应用范围较广,军用领域方面,在舰艇船舶、航空飞行器、航天飞机、陆地车辆等装备上均有所应用;民用市场则包括电子交通、汽车安全、消费电子等领域。根据头豹研究院预测,2024 年中国惯性导航军用市场规模为310.2 亿元,民用市场规模为 119.5 亿元,其中军用市场占比为 72.2%,是中国惯性导航的主要下游应用场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目前,随着我国“双碳”目标提出,节能减排等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车载惯性导航系统的制造成本和费用对我国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市场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除了更高的环保成本对行业本身影响之外,车载惯性导航系统的上下游行业同样面临成本上升的问题,对行业的供需关系也产生了影响,继而影响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市场价格。2022年,我国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市场均价达到1480元每套;2019年到2022年,可以看到我国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市场均价一直保持不断下降的趋势,最近三年降幅尤其明显。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惯性导航元件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惯性导航系统(INS)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是以陀螺和加速度计为敏感器件的导航参数解算系统,该系统根据陀螺的输出建立导航坐标系,根据加速度计输出解算出运载体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和位置。

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分为上游器件层、中游系统层和下游应用层三个环节。其中上游器件层对惯性导航系统起到决定性作用,且其技术门槛高,是产业链的核心部分,即惯性传感器供应商及GNSS元器件供应商;产业链中游为车载惯性导航系统模块生产企业、GNSS模块生产企业及惯性组合导航系统集成商;产业链下游为需求端,即汽车应用领域,无人车上的MEMS惯性导航系统,一般精度要求较高。

目前国内主要的车载惯性系统提供商有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航航空电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网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泰雷兹隶属于上海电气泰雷兹交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等。共同组成车载惯性系统矩阵,为行业提供差异性系统满足市面所需的不同要求。

综合美国惯性导航陀螺仪交易额占比变化情况和国际陀螺技术发展阶段,未来各类陀螺仪将凭借自身优势重点应用于不同领域。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深化应用,以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及自动驾驶为代表的自动控制领域产品对各板块的耦合性要求提升,在多源信息整合中自动剔除超出传感器误差的野值或异常值,进一步通过融合递推的方式对各类传感器信息进行预测,提高导航系统的应用效率,提升整个系统的综合性能和可靠性。

2023年中国惯性导航元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巨大,规模逐年攀升。近几年中国燃油车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发展迅猛,使得中国整体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呈增长趋势。据统计,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达2356.3万辆,同比增长9.69%,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38万辆。巨大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对车载惯性导航系统的需求量也将水涨船高。

从中国市场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将会直接导致车载惯性导航系统的市场规模的急剧上升,据统计,2019-2022年中国车载惯性导航行业市场规模一直维持着增长趋势,2019年中国车载惯性导航行业市场规模为0.34亿元,到2022年车载惯性导航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9.8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7%。受到下游军用和民用市场的驱动,未来中国惯性导航行业仍将继续维持增长趋势,预计到2023年中国车载惯性导航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6亿元。

从中国车载导航市场供需来看,随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上的突破,对车载惯性导航的需求的极快。同时中国作为产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大国,其工业能力也能供给车载惯性导航的需求。据统计,2019年车载惯性导航需求只有1.8万套,而到了2022年市场需求暴涨到66.5万套,增长幅度接近36倍,复合增长率为233%,对车载的需求增长迅猛。2019年产量只有1.9万套,到了2022年产量来到了68.6万套,增长幅度也接近36倍。以目前中国的产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预计在未来中国车载惯性导航市场规模依然保持快速的增长,预计2023年需求将达到115.3万套,产量达到119.3万套。

想要了解更多惯性导航元件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惯性导航元件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惯性导航元件行业研究报告主要分析了惯性导航元件行业的市场规模、惯性导航元件市场供需求状况、惯性导航元件市场竞争状况和惯性导航元件主要企业经营情况,同时对惯性导航元件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