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生猪产业市场价格 2023生猪产业产量分析预测

生猪养殖是经过种猪繁育、仔猪育肥等一系列培育和繁殖直到商品肉猪的过程。其中种猪生产、销售的目的是育种、扩繁,包括曾祖代种猪、祖代种猪和父母代种猪;仔猪指出生不久的小猪,可以用于继续育肥、育种或者直接出售;商品猪指以提供猪肉为目的销售的育肥猪。


(资料图)

我国饲养的猪种按来源可划分为地方猪种、引入猪种和培育猪种。我国地方品种猪种类较多,主要有民猪、太湖猪、金华猪、内江猪等,整体上偏脂肪型,具有适应性强、肉质好等优点,但存在生长慢、脂肪多等缺点;引入猪种,主要为从国外引进的大约克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瘦肉型良种猪;培育猪种,是利用引入猪种与我国地方猪种杂交培育成的猪种,如三江白猪、北京黑猪等,其瘦肉率和生长速度介于地方猪种和引入猪种之间。在品种杂交方面,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品种猪杂交获得的三元商品猪,因其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优势,成为商品猪养殖的主流,也是目前全球杂交模式中采用最多的杂交组合。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版生猪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生猪产业市场价格 2023生猪产业产量分析预测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启第一轮冻猪肉收储,连续13轮收储,一直持续至6月,带动猪价回升,7月第3周生猪价格为22.51元/公斤。又经过3周短期回调后,猪价再次上涨,10月第4周涨至27.66元/公斤,同比上涨79.3%。其中,10月前3周同比涨幅均翻番。

随着猪价上涨至高位,自2022年9月中上旬开始,有关部门启动第一轮冻猪肉放储,至11月连续7次放储13.71万吨。农业农村部多次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引导养殖户及时出栏锁定利润。此后,猪价逐渐从高位回落。

受大猪出栏加快、腌腊消费需求下降、居家消费短期明显下降等影响,消费旺季需求清淡,近来猪价再次连续回落,特别是2022年12月中旬前后2周累计下跌近20%。12月最后一周回落至18.66元/公斤。

2022年对于生猪行业而言又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受产能惯性增长影响,一季度国内生猪市场依旧呈现供大于求态势,全国均价跌至11.70元/公斤。随后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3-10月猪价持续上涨,10月份全国均价突破26.00元/公斤的关口。四季度在集团猪场冲刺年度计划以及旺季不旺的双重利空下,供需失衡加剧,猪价一路走低。

从全国价格来看,2022年全国生猪价格最高28.5元/公斤,出现在10月中旬;最低11.5元/公斤,出现在3月中旬,全年波动率达到250%。

从区域性价格来看,3月中旬,部分地区猪价跌破11元/公斤;10月中旬,部分地区猪价达到30.5元/公斤,全年波动率更达到了280%。

截至目前,多数上市猪企已公布 2022 年全年销售数据,多数猪企整体呈现出量价齐增的态势。从销售收入来看,多数猪企同比取得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牧原股份全年销售收入破千亿元,同比增长59.49%;温氏股份、新希望、唐人神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1.26%、41.02%和65.73%。从销量来看,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唐人神等猪企销量均出现快速增长,分别为 52%、35.49%、46.46%和39.91%。

截至2023年1月第1周,全国生猪价格连续10周累计回落37.5%,从27.66元/公斤降至17.29元/公斤,部分主产区已经降至16元/公斤左右。

2023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产量略高于往年同期,同时叠加猪肉进口增加的20~30万t,预计供给量将会上涨50~70万t,并且供给增加趋势与消费季节性增加协同,下半年将会进入供需两旺局面,但是饲料成本依然处于高位,因此成本控制仍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关键。猪育种对成本的影响重大,在整个生猪产业链中育种的利润率达55%,是所有生产环节中利润率最高的一个。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政府的推动下生猪育种技术成为国家或区域性良种繁育体系完善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生猪产业高效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生猪育种技术,做好生猪育种工作才能有效提高生猪的生长繁殖性能,猪育种技术成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本报告对国内外生猪行业发展情况、发展趋势及其所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生猪产业政府战略规划、区域战略规划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报告同时还对我国北京、广东等地主要生猪产业规划的概况、策略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生猪产业的发展机会,以及当前生猪产业面临的竞争与挑战。本报告内容丰富、翔实,是生猪产业相关企业、投资企业以及当地政府准确了解目前生猪产业发展动态,把握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区域产业规划必备的精品。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版生猪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