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玉石品类中,翡翠、和田玉、玛瑙三个主力品种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在中国广东揭阳、四会、佛山、惠州,新疆乌鲁木齐、和田,河南南阳,福建漳州,辽宁阜新和岫岩,四川西昌、河北张家口,都已经形成了不同品种规模化的产业集散地。
2022 年,我国珠宝玉石首饰产业市场规模约 7190 亿元,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其中,黄金产品市场规模约 4100 亿元,钻石产品市场规模约为820 亿元,玉石市场规模 1470 亿元,彩色宝石产品市场规模约为 280 亿元,珍珠产品市场规模约为240 亿元,铂金及白银产品市场规模约为 90 亿元,流行饰品及其他品类产品市场规模共计约为 190亿元。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玉石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分析:
(资料图片)
玉器,即使用天然玉石加工制成的器物。中国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了玉器,并不间断地延续到现在。玉器起源是与石器分化同步的。新石器时代,随着石器加工工艺的发展,先人制作出早期玉器。 玉器的出现是远古石器的延续与创新。
大玉石品类的核心是硬玉翡翠和四大软玉(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而更广泛的定义也包括玛瑙(南红玛瑙、战国红玛瑙、戈壁玛瑙、巴西玛瑙等)及比较小众的松石、青金石、孔雀石等杂石。这些宝玉石都有一个相同的物理性质,就是不透明,所以国际上也把这一类宝玉石称之为“不透明宝石”,与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这些透明宝石相对应。
缅甸作为珠宝玉石出口产地,其通胀率的升高,也和珠宝行业息息相关。缅币的崩溃式贬值,导致珠宝市场行情不稳定,交易受阻,货主惜售。另外,物资不断上涨,人工成本也上升,开采成本也跟着不断上升,会导致国内缅甸翡翠和宝石不断上涨。随着我国人均消费能力的提升,我国珠宝行业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中翡翠玉石超过钻石成为中国第二大珠宝消费品类,随着电商的发展,直播带货的兴起,玉石的市场潜力值得看好。
伴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我国人民珠宝玉石消费层次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多元化的审美衍生出更多的个性化需求。从市场消费数据来看,黄金、钻石、铂金等大众喜爱的珠宝,多年来形成的一统天下局面已被打破,不同材质的首饰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此同时,人们对款式的选择也更加挑剔。要进行玉石单一到多元化设计的转变。
2023年玉石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近几年由于玉石行业内外的各因素作用,玉石企业的销售出现了下滑,尽管这个市场仍处于缓慢扩张的趋势。在整体珠宝市场销售下滑的情况下,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行业骨干和新兴力量,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继续扩大,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这意味着,我国宝石业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玉石市场向来为人所诟病的就是市场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假货劣货横行。实现品牌化,消费者可以轻松的选购放心的产品;玉石企业有了品牌,等于造就了无形的资产,在销售上不会受假货的冲击。
玉石行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大陆的玉石行业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近几年由于玉石行业内外的各因素作用,玉石企业的销售出现了下滑,尽管这个市场仍处于缓慢扩张的趋势。在整体珠宝市场销售下滑的情况下,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行业骨干和新兴力量,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继续扩大,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调研显示,25岁至34岁年龄段的用户群体,已经成为线上翡翠消费主力军。该年龄段的消费者,普遍成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乐于接受多样的文化和事物,注重个人消费体验,提升生活品质及获得体验是其消费核心动力。更加热衷线上消费的新生代消费者,正慢慢成为我国玉石文化最具消费潜力的群体。
据了解国家将推动形成覆盖珠宝玉石全品类的国际产品标准、国际检测标准、国际评估标准,增强我国珠宝产业国际话语权。支持交易平台与中国(上海)宝玉石交易中心、上海钻石交易所、广东珠宝玉石交易中心、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形成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全国性和区域性珠宝行业协会作用,共同开展珠宝玉石类艺术品展览、交易、拍卖业务。
随着玉石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行业企业愈来愈重视对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行业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行业中的翘楚。想要了解更多玉石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玉石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