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中国心理保健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心理保健行业发展空间分析

近十年,国内资本一直在关注心理健康领域,但规模上数量少、金额小,当前获得融资的企业多集中在靠前的轮次。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海外心理健康赛道的起步,国内相关投资随之增长并出现小高峰。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升级,消费者为心理健康服务类产品的付费意愿日渐增强,催生了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资本纷纷进入赛道。

心理健康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然而,我国在心理讲师方面仍存在缺口,面临缺乏讲师能力的训练、缺少专业选择方向的判断、更缺少就业平台和专业导师指导的现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心理保健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中国心理保健行业发展趋势

2021年国内心理健康领域全年融资事件25起,涉及20家企业。其中不乏互联网大厂的布局:京东通过上线“精神心理中心”,完整其“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布局;2021年3月8日,基于循证心理干预的数字健康品牌“暂停实验室”完成了5000万元的A轮融资,截至目前,它已共计拿到3轮融资;“好心情”2021年完成C轮与C+轮融资,合计获字节跳动、复星健康、东方明珠等知名机构3亿元投资,成立至今,已获得累计5亿元融资并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

我国每10万人平均拥有精神科医师不足4人,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同时,虽然心理咨询师有上百万人,但实际上仅有不足10万人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专职或兼职工作,缺口巨大。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除了匮乏以外,还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主要分布在省级和市级,基层十分匮乏。

数字化为提升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有效性而生。在此背景下,数字化应需来到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并开启了不可逆的加速发展之路。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是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VR等技术,在心理健康的预防与教育、筛查、评估、干预和治疗等服务环节提供新的服务模式及新的服务工具,从而让有限的心理和医学资源能覆盖更多的人群,并获得更有效的服务结果。

我国每10万人平均拥有精神科医师不足4人,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同时,虽然心理咨询师有上百万人,但实际上仅有不足10万人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专职或兼职工作,缺口巨大。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除了匮乏以外,还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主要分布在省级和市级,基层十分匮乏。

我国精神心理健康行业仍存在多方面的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人群,有待心理咨询公司去开采。国家在《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中规定,社会需针对学生、受灾群众、精神障碍者、高危人群等不同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及精神援助。国家将鼓励、支持社会组织为不同群体提供规范的心理援助服务。相关的法律的颁布为中国心理保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中国心理保健行业发展空间分析

精神心理领域迎来快速发展,以心理咨询赛道为例,2023年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9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突破25%.但针对看似巨大的蓝海市场,心理机构和咨询依然叫好不叫座,潜在的需求很大。

近五年,心理健康市场蓬勃发展,融资总额持续增加。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超10万家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心理咨询”的相关企业。

心理健康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然而,我国在心理讲师方面仍存在缺口,面临缺乏讲师能力的训练、缺少专业选择方向的判断、更缺少就业平台和专业导师指导的现状。

从我国心理健康产业规模来看,据统计,近10年,全国存续心理咨询机构累计超过10万家,每年平均增速在40%以上。3年来,疫情的冲击和持久反复令部分群众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经此一“疫”,国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明显提升,给尚处于成长期的行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对中国心理保健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心理保健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将帮助心理保健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心理保健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心理保健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准确把握心理保健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心理保健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6年中国心理保健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