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沈阳市加速布局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链 节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

沈阳市加速布局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链

今年以来,沈阳市加速布局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链,着力构建锂电池、氢能、储能、风能四大重点产业应用体系,锚定培育千亿元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向打造东北新能源产业基地目标发力奔跑。力争到2030年,实现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形成锂电池、氢能、储能、风能等优势产业集群,逐步打造绿色低碳、节能高效、多元互补、智慧互联的现代能源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涉及新能源领域的企业约600家,从事环保设备新材料生产的企业1800多家,产业链条在新能源、环保设备、新材料、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迅速发展壮大。今年前8个月,全市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超150亿元,签约500万元以上项目73个,计划总投资578亿元。


【资料图】

节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

节能环保产业实质上是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行业。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节能环保产业产业链庞大,产业环节众多,包含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与服务等,其产业链长度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在碳中和、碳达峰大目标的引领下,节能环保产业将对经济增长起到进一步拉动作用。

节能环保产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包括钢铁、电子、有色金属、塑料等在内的原材料供应商,这些行业为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及工程实施提供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节能环保产业的成本,进而对细分行业的利润产生影响。节能环保产业产业链下游主要包括电力、钢铁、建筑、化工、机械制造、市政建设行业。工业部门和政府部门是节能环保的重要需求方。

作为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的大国,我国工业总体上尚未完全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困境,生态环境保护仍长期面临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环境质量要求持续提高等多重压力。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兼具带动经济增长和应对环境问题双重属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支撑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能,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也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节能环保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知识的提升,对商品需求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多元化、个性化。新的市场需求将倒逼节能环保企业进行技术的革新以满足公众对产品的要求。与此同时,技术创新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品牌效应,从而达到提升市场占有率的目标。

政策方面

党和国家也相当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用于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政策。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节能降耗减排稳步推进。根据近期披露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22—2023)》,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26.4%,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不过即使如此,2020年时,我国单位GDP能耗水平依然是发达国家的2.1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

政策上,2022年6月23日,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围绕重点行业能效提升、用能设备系统能效提升、企业园区综合能效提升、工业用能低碳转型、数字能效提档升级、夯实节能提效产业基础六大方面,开展工业能效提升工作。

发展前景

未来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将受到政府的强烈重视。对于节能减排和环保方面的政策,各国政府均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进一步促进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

节能环保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节能环保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节能环保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