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除了一次性医用口罩、手套、床单、护垫、药物盒、器皿之外,在体内医用材料方向也有广泛应用,如采用聚乳酸制得的可吸收螺钉、可吸收手术线,可用作人体组织修补的纤维编织物或膜材料,骨折内固定材料,眼科植入材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等。目前国内外聚乳酸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方兴未艾,新的用途不断被开发出来,聚乳酸已经成为目前医药领域中应用最广泛和最有前景的高分子材料。
新冠疫情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峻的挑战,也加速了医疗用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术服等的大规模使用,引发了对可持续性和环保的关切。这为寻找更环保的医疗用品材料打开了大门,同时也推动了聚乳酸材料的创新应用。在一次性医用防护及护理制品领域,聚乳酸材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和生物相容性。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医用级聚乳酸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显示:
(资料图)
医用聚乳酸是乳酸的缩合聚合物。乳酸分子有L-和i)旋光异构体,常用的是卜和17-混旋物聚乳酸F人体无毒,尤溶血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人体内可降解成乳酸,通过代谢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其纤维ur制成可吸收缝合线、纤维编织物或膜材料可作人体组织的修补材料,如肌健组织的防粘连膜、骨膜生长隔离膜等;"e.与磷酸气钙或与碳纤维复合制成的材料可用作接骨板;另外还可用作注射或定位植人药物的缓释载体等。
我国的乳酸及其衍生品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优胜劣汰后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金丹科技具有12.8万吨的乳酸及其衍生物的生产规模,占据了我国乳酸行业的大部分生产能力及市场份额。聚乳酸的生产在我国目前仍属起步阶段,已建并投产的生产线不多,且多数规模较小。聚乳酸表面呈弱酸性,有极强的防螨效果和天然抑菌性,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5%以上;具有阻燃性,即使燃烧但发烟量小、无黑烟、无毒气;具有防潮性,导湿快干且透气性好,特别适用于医疗及护理领域。生物医药行业是聚乳酸最早开展应用的领域。
随着中国医用级聚乳酸行业的发展,市场占有率也有明显提高,主导企业拥有较高的行业市场占有率和高质量的聚乳酸产品,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得到改善。目前,中国医用级聚乳酸行业现状令人振奋,其行业增长态势强劲,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未来的医用级聚乳酸行业发展趋势是基于已有技术框架的持续改进,着力提升核心价值。技术改进包括加强原辅料的可控性,加强聚乳酸分割性能,降低硬度及吸水率,提高耐酸碱性能,优化表面形貌等。
2023年中国医用级聚乳酸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是全球主要聚乳酸生产国之一,产能在全球总产能中的占比达到50%以上,且还在持续增加。但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大部分聚乳酸企业规模偏小,以中低端产品生产为主,高端医用级聚乳酸产能占比较少。聚乳酸作为一种新型可降解的环保型材料,在国家低碳环保主线发展下,聚乳酸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随着企业对于产品的不断优化和升级,聚乳酸也将逐步应用到更为广泛的领域中,推动乳酸行业的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
目前,我国代表性医用级聚乳酸生产企业有汉商集团旗下迪康中科,可生产百万级超高分子量聚乳酸,可规模化生产医用级聚乳酸。2023年1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围绕聚乳酸、聚酰胺、聚羟基脂肪酸酯等重点生物基材料,加快构建产品物理化学性能、不同工艺加工性能、不同条件下降解性能等标准。2022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聚乳酸纤维等生物基化学纤维单体及原料纯度,加快稳定、高效、低能耗成套技术与装备集成,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生产。2022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共同出台了《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提高天然纤维、木浆、聚乳酸的应用比例,推广可降解一次性卫生用品和可重复使用产品,开展可生物降解非织造布及制品认证工作,加强环境友好产品推广。
医用聚乳酸也可用作药物控释材料,在现代药物与剂型升级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如药物分子封装与缓释/控释制剂、疫苗封装、定位植入药物的缓释/控释制剂等。此外,经酶法或全细胞催化直接合成获得的生物级聚乳酸,在未来医用聚乳酸材料制造方面具有一定前景,但现有的技术水平、产品聚合度与纯度等有待进一步提升。
医用级聚乳酸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医用级聚乳酸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医用级聚乳酸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欲了解更多关于医用级聚乳酸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医用级聚乳酸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