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智慧地铁行业发展现状及智慧地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智慧地铁”改造和建设工程未来有三大趋势

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地铁”在各地迅速发展。

智慧地铁行业发展现状及智慧地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资料图)

智能导航、刷脸进站、自动测温、数字阅读、数字艺术馆……如今,科技范十足的“智慧地铁”给人们出行带来好体验。得益于数字技术运用,地铁不仅是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更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丰富周到的人性化服务。

我国城市地铁40年来里程增长195倍 ,目前里程总量已占全球35.26%,且增长仍然在继续。不断延伸的线路和增加的客流为行业带来持续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为轨交运营、车辆维修保养等工作带来了难以疏解的繁重压力,轨交智慧化是必然化趋势。

地铁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最基本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位移,由人、列车、设施设备和管理系统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地铁发展形态就是人、列车、设施设备和管理系统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智慧地铁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铁运营管理相结合,实现地铁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智慧地铁本质内涵可理解为使地铁具备人的决策、学习、创新和交互能力的新型地铁位移服务系统,其核心是通过借助新一代的思想、理念和技术, 在充分信息获取的数据驱动下,重塑地铁系统中人、列车、设施设备和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人从地铁系统中解放出来,实现从“人适应地铁”到“地铁适应人”,“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被动服务”向“智能服务”的转变。

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智慧地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发展战略分析报告》分析

交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生长”脉搏,城市交通网络的建设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推进的关键。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智慧城市交通网络的建设完善成为城市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重要一环,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已达3519.8亿元,较2018年累计增长24.79%。未来,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力度将持续加大,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367亿元左右,将持续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社会推动力。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新基建的重点领域。同时,随着物联网、云计算、5G、AI、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成熟与普及,智慧城市和轨道交通也受益于新技术而不断升级与发展。

据了解,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在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综合监控系统、乘客资讯系统、综合安防系统、通信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等方面。

“随着‘智慧地铁’日新月异的发展,地铁核心功能及相关外延功能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方面,作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工具,地铁的智能化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另一方面,人流量巨大的地铁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能提供生活休闲、文旅消费、广告社交等更多新应用场景,在推动文化传播、促进商业生态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智慧地铁”改造和建设工程未来有三大趋势:一是高技术性。地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刚需”,可以作为一些新技术的试点场所。例如,一些地区将地铁作为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支付场景。二是安全性。智慧出行,保障乘客安全始终是重要前提。三是人性化。地铁的智能化及数字化发展,应与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紧密结合,始终服务于国计民生。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向纵深发展,“智慧地铁”作为行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城轨发展的必然趋势,承载着无限期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推动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逐步推进,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进程也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据统计,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市场规模已达360亿元。同时据市场预测,未来三年内,我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将仍保持20%的发展增速,预计到2026年,全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791亿元左右。

智慧地铁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智慧地铁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智慧地铁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智慧地铁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智慧地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