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结婚人数跌破700万对大关,连续9年下降
10月13日,民政部发布《2022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公报显示,2022 年,全国婚姻登记机构和场所共计4310 个,其中婚姻登记机构 1103 个,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83.5 万对,比上年下降 10.6%。结婚率为4.8‰,比上年下降0.6 个千分点。依法办理离婚手续287.9 万对,比上年增长1.4%,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 210.0 万对,法院判决、调解离婚77.9万对。离婚率为 2.0‰。
从结婚人数来看,自2013年达到1346.9万对的最高峰后,结婚人数连续9年下降。这其中,2019年我国结婚人数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到2022年则跌破了700万对大关。
(相关资料图)
根据公报公布的2022年结婚登记人口年龄分布数据计算,2022年,我国结婚登记人口中,20-24岁人群占比仅为15.2%,比上一年下降1.3个百分点。
近些年来,我国单身人口数量激增,“脱单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中国统计年鉴(2022)》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15岁以上单身人口约为2.39亿人,2021年超过9200万的成年人是独居状态。与此同时,我国年轻人婚育年龄也普遍推迟,《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比2010年的24.89岁增加了3.78岁。
根据欧盟统计局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目前全球20亿个家庭中约3亿(15%)是单人户。单人户比率最高的地区是欧洲,其中,丹麦、芬兰、德国和挪威的单人户比例高达40%或以上,而瑞典、奥地利、瑞士、荷兰、法国也达到或超过了35%;其次是日本(32%)、美国(28%)、加拿大(28%)、韩国(27%)、澳大利亚(24%)和新西兰(24%)等欧洲以外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单人户比例普遍低于发达国家,如印度、伊朗、墨西哥、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其单人户的比例不到10%。
婚介网站的设立,为未婚男女提供了更多的谈恋爱机会,让大批的适龄年轻人,乃至高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相亲网络进行恋爱,直到谈婚论嫁。庞大的光棍群体促进了婚介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交流和交流的越来越多,婚介公司作为一种社会中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以结婚为目的,以增进感情、建立友谊的服务。
婚介服务行业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第一个婚姻介绍所,再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婚恋介绍所开始向线上转移。
2003年前后,世纪佳缘、百合网等婚恋交友网站相继成立,国内线上婚介平台雏形逐渐出现。2010年众多电视相亲节目火爆,使互联网婚恋交友网站的知名度大幅提高,线上平台开始带动线下门店发展。
数据显示,中国现存超2万家婚介相关企业,2021年注册量达到3600余家,较20年前数据增长约10倍,2022年前3个月新注册企业就有545家。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婚介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分析:
婚介企业最多的城市并非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大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从城市分布来看,目前我国现存的婚介企业数量前三名分别为成都、南京、沧州,其中成都以589家婚介企业位列全国第一。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女性为68844万人,正是这样的现实情况,在婚恋平台注册会员信息方面,男性占比要高于女性。
许多年轻人主张先立业,后成家,结婚也被推迟了,因此男性才集中向发达地区迁移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相比之下全国性别比较低的地区主要以人口迁出地为主,例如辽宁、吉林两省性别比低于100,年轻男性劳动力大量外迁,还有外出务工大省河南性别比仅100.6。
婚介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新型产业,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开展,大众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大部分新人在婚介上的花费也日益增多,婚介服务领域的市场也不断扩大。
随着大龄单身青年增多,依靠婚介服务机构寻觅到合适伴侣,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近些年婚介行业借力互联网和资本推动焕发出活力。与此同时,离婚率也是上升到一个新的阶层,这给我国婚恋行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婚介服务产业从过去作坊式的分散经济逐渐发展为跨行业、多业态的创新产业格局,并往多样化、精细化、品质化、网络化和产业化等趋势发展。
本报告对国内外婚介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透彻地分析,对我国行业市场情况、技术现状、供需形势作了详尽研究,重点分析了国内外重点企业、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行业投资情况,报告还对婚介服务下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想要了解更多婚介服务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婚介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