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获悉,2021年以来,该所加大对国内外油菜、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力度,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内新增种质资源7585份,资源增长率在20%以上,资源保存总量增至4.43万份,居世界第一。同时,发掘出一大批具有高产、高油、抗病、抗逆等多种优良性状、满足不同育种需求的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出了一批突破性育种材料,为油料作物重大新品种培育和种业稳固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保障。
据介绍,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油料专业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近年来提出油菜超高密超高产理论和技术,有望突破油菜单产瓶颈;创制了油菜多性状快速聚合育种技术体系,育种效率显著提升,高含油量育种达世界领先水平。
(相关资料图)
在育种方面,该所育成短生育期油菜组合20余个,其中“中油早1号”在江西万安测产,亩产达175.7公斤,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26.5%,生育期仅169天,创造了“三熟制”模式下短生育期油菜高产纪录,破解了南方冬闲田“多熟制”开发利用瓶颈。大豆新品种“中豆63”在山东东营盐碱地示范亩产达256.6公斤,较全国大豆平均单产水平高出近一倍。高油酸早熟花生新品种“中花215”在湖北襄阳平均亩产达680.03公斤,创长江流域花生高产新纪录。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粮食、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品质、安全、营养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为生物育种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生物育种行业的发展,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国家中长期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种业发展规划》等,为生物育种行业提供了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
生物育种行业前景与发展趋势分析
生物育种是一种生物学技术,具体指通过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等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在基因组测序、功能基因和基因调控的基础之上,进行有遗传改良目标的现代生物育种体系,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
生物育种的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育种研发机构,包括种子研发和育种采摘;中游是种子繁育与生产、加工和包装;下游是生物育种的应用领域,其中包括种植业和林业。
从全球生物育种市场需求量分布情况来看,目前主要分布在欧美和亚洲地区,其中北美地区的市场需求量占比约为39.18%,其次是亚洲和欧洲地区占比分别为34.23和14.76%,相比之下其他地区的生物育种市场需求量占比较小,综合约为11.8%。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分析:
2022年,农业创投空前火热。 在TMT、工业、互联网等赛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农业被视为另一个机会窗口,许多此前关注其他赛道的投资人转而研究起了农业,各种投资人扎堆看农业的报道层出不穷。
2022年6月份,农业领域三笔重磅投资相继落地:通用型生物育种平台“博瑞迪生物”融资近亿元,可食用微生物合成蛋白研发商“昌进生物”斩获1.4亿人民币融资,农作物智能种植决策服务提供商“爱科农”融资1亿人民币。
当前,世界种业创新已经由利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等方法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种跨向智能分子设计育种。
世界种业已进入到“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
“十四五”进程过半,我国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生物育种政策的迭代升级将进一步扩大采用生物技术的种子市场规模,推动精准化、工厂化、智能化种业革命。一系列政策导向对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保障国家食物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及海南省政府实施渔业发展支持政策也将进一步加快水产种业体系发展,为种业企业赋予产业发展新动能。
未来几年,生物育种行业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首先,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生物育种行业可以通过培育更加优质的作物来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育种行业也可以培育更加健康的食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其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生物育种行业也可以培育更加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
报告对国际、国内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关联行业发展状况、行业竞争状况、优势企业发展状况、消费现状以及行业营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总结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生物育种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
想要了解更多生物育种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