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观察 >

灵均投资马志宇:量化策略显著有效 中证500指增策略具备较优配置价值

嘉宾介绍:马志宇,灵均的首席投资官,负责投研所有相关事项。曾供职于美国著名对冲基金千禧年旗下世坤投资,历任全球研究副总监,中国区副总经理,中国区研究总监。从事美国、欧洲、日本、香港等全球股票市场多因子策略的模型研究与投资。现为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委派代表兼首席投资官。

随着国内量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后续量化投资的机会在哪里?相对于主观投资,量化策略的优势具体有哪些?行业的快速增长对于市场有何影响?中证500指增策略为何值得看好?对此,灵均投资马志宇跟大家分享精彩观点。


(资料图)

马志宇表示,主观投资的优势在于深度方面,而量化投资的优势在于速度和广度。计算机进行投资决策在速度上是具有优势的。在广度上,量化投资对于一些弱逻辑具有比人更胜出的感知优势。

其表示,随着量化规模现在突破万亿,确实α相比几年前更难做,但是α虽然难做,目前量化策略仍然是显著有效的。目前其比较看好中证500指增策略赛道,该赛道兼具投资确定性和超额收益的能力。现在量化策略里,300指数的超额收益历来是最难做的,500和1000指数相对比较好做,同时中证500指数相对于1000指数稳定性更好。

以下为文字精华:

1、灵均投资马志宇:量化投资敏锐感知弱投资逻辑

主持人:非常荣幸和您在节目中再次相见,今天的投资者非常热情,也期望通过今天的节目,为广大投资者多讲讲关于量化投资、关于灵均相关的内容。在正式开始之前,给大家介绍一下,灵均投资成立于2014年6月,是国内较早成立的量化投资机构之一,综合实力居业内第一梯队,管理规模超百亿。

灵均投资集量化对冲产品研究、投资、设计等于一体,凝聚市场一流的投资专业人士,投研人员均毕业于斯坦福、哈佛、剑桥、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新加坡国立、清华、北大、浙大等全球知名学府,硕士、博士占比超过85%,拥有深厚的数理背景,具备先进且丰富的投资经验,平均从业年限8年以上,其中核心团队从业年限16年以上。

今天我们采访的马总,是灵均投资的首席投资官,负责投研所有相关事项。这些年很多投资者对于量化也接触了一些,但如果想要真正的深入了解,好像也不是太清楚,所以咱们第一个问题,让马总为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量化投资?再给大家讲一讲,量化投资里面的策略到底又是怎么运行的?

马志宇:量化投资就是对海量的金融数据进行分析,从金融数据中提取到信息,并且使用这些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量化策略分成策略开发的过程和实盘投资交易的过程。对于策略开发,我们有研究员对历史数据进行大量的回测,比如包括价量交易类型的数据,包括公司基本面的数据,包括公告、文本、新闻这一类文本类的数据等等。我们把所有跟股价相关的数据都拿来做分析、做回测,提炼出来有效的信号,再把大量的信号进行汇总,最后形成投资策略,这是策略开发的流程。

在实盘投资交易的过程中,在每日或者每一个交易时段,先获取到市场上最新的数据,模型基于最新数据形成新的投资决策指令,比如当日的买单或者卖单,再把投资指令通过程序化的算法交易进行交易执行,这就是整个量化投资的流程。

主持人:量化投资和我们普通投资者所熟悉的主观投资有什么区别?或者有什么优劣势吗?

马志宇:主观投资的特点可能是在于深度方面,而量化投资在速度和广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量化投资是由计算机进行投资决策,所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比如对于全市场4000多只股票都做一个分析决策,在速度上是具有优势的。在广度上,量化投资对于一些弱逻辑具有比人更胜出的感知优势。

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两个人玩掷硬币的游戏,正面概率是51%,反面是49%,如果咱们俩就玩十次、二十次这种有限次数,你也发现不到硬币做了手脚。但对于计算机来讲,做策略的回测分析是基于历史上海量的数据,对于这样的场景做了上百万次分析,就会知道选正面是有胜率优势的。这就是一个弱的投资逻辑,量化策略能够对弱的投资逻辑进行比较敏锐的感知。如果收集很多很多弱的投资逻辑,汇总之后会形成比较有效的投资决策。这些投资决策和人的主观决策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就是量化投资在广度上的优势。

当然主观投资也有它的优势,主观投资比较强的优势在于迁移学习能力,比如说在历史上一个事件发生过两三次,甚至没有发生过,但通过演绎之后,你认为是符合一些投资逻辑的,在主观上也能够做出投资决策。

但是对于量化投资来讲,都是基于数据进行决策,而且需要大量数据做重复支持,量化投资不太能够对于这种事件做出有效的决策,所以主观投资和量化投资是各有千秋。

主持人:对于主观投资来说,可能是对某一赛道进行深度挖掘α,对于量化而言,究竟是赚什么样的钱?

马志宇:就像刚才讲到的,主观投资长处在于深度,量化投资长处在于速度和广度。速度优势包括有时候交易上的优势,在某些时候我们很确定的知道,某些交易应该是赚钱的,谁的交易速度快谁就能赚到这笔钱,这是量化的优势。但随着量化管理规模越来越大,实际上速度优势真正取得的收益上的占比是越来越低,应该说更多还是在投资思路的广度上的优势,像我刚才讲到弱逻辑的优势。

比如我们在量化策略的开发过程中,都是要找到成百上千,甚至更多低相关的因子,每一个因子代表一个投资逻辑,比如现在研究社交媒体上哪一个股票热度高,这种热度高的股票后续到底是涨还是跌?或者研究一下什么情况下股价更容易形成趋势?什么时候股价更容易形成反转?在做这种投资逻辑的时候,实际上每一个投资逻辑胜率连51%都没有,本身就不属于很强的投资逻辑。但是在量化的分析框架内,通过大数据的回测,还是可以把它们确认下来,并且通过实盘在组合中大量持股,比如组合里面有上千只股票,并且进行相对比较快的换手,平均每支股票持仓在1个月以内,等于我们对同样的逻辑进行多次下注。在大数定律下,也会获取相对比较稳定的收益,这就是我觉得量化在速度和广度上的优势。

2、灵均投资马志宇:优秀管理人仍能每年持续产生超额α

主持人:主观策略可以择时,指数增强策略中为什么很少看到择时?

马志宇:之所以指数增强策略很少择时,是因为量化选股比择时的胜率要明显更高。

全市场有4000多只股票,量化策略可以对每一只股票做分析判断,然后选出差不多1000只股票形成一个组合,这个组合战胜指数的胜率就会比较高、比较稳定。择时是只针对一个指数,或者有限几个相关性很高的指数来判断它们未来的涨跌,这种判断胜率就不会那么高。

所以从策略的角度讲,选股策略明显要比择时策略更加稳定,而且择时和选股某些程度上是冲突的。比如现在看空市场,择时只能是清仓,清仓就没有办法再选股,选股上的收益就赚不到了。因为有彼此的矛盾,而且选股策略胜率更高,所以市场上主流指数增强策略都是选股类型的策略。

主持人:投资者非常关心市场风格的频繁切换,量化指数增强策略又一直保持满仓运作,即使风格切换情况下还满仓运作,量化策略又该如何去控制风险?

马志宇:对于指数增强型策略,我们对风险的定义是:净值不能偏离指数太多。我们的目标是持续超越指数,并且在一段时间里不能跑输指数太多,这是对于策略运行风险的定义。

基于这一点,在策略运行上,会把组合配置在风格上和中证500指数尽可能贴近,比如在行业配置、市值配置、价值成长属性配置上,都会和中证500指数本身的风格比较贴近,以此控制组合风险。

主持人:有人说规模是管理人业绩的天敌,规模的变化也是很大的挑战,灵均投资现在管理规模有600亿左右,这时候如何平衡规模和业绩?

马志宇:平衡规模和业绩,首先是要把投研做在前面。这些年来,我们在投研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在投研人员上,包括IT方面,包括机器设备方面,每年投入都是很多的。

另外在策略研发方面,我们也特别重视大容量策略的开发。比如说当前管理规模在600亿,我们实际的研发目标是在1000亿,所有测试都是在基于更大的容量下进行的。

为了做好大容量策略,我们也是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比如说拉长预测周期,比如说对于流动性更好的股票上的预测能力要不断提升等等,策略迭代的方向也是要保持容量上的可持续性。

在投研策略开发好之后,在销售募集这块也要控制规模。我们一直是秉持着投研先行,在有控制的基础之上来进行募集,用这种方式来达到业绩和规模的平衡。

主持人:国内量化市场发展迅猛,整体规模已突破万亿,您如何看待市场规模不断上升的时候α越来越难做的情况?

马志宇:随着量化规模突破万亿,确实α相比几年前更加难做。但同时也要看到另外一点,α虽然难做,但目前量化策略仍然是显著有效的。

包括今年规模以上的量化私募,据我观察500指增产品平均的年化超额仍然能够达到15%左右,这体现了量化策略整体的有效性。海外市场方面,像美国市场,量化规模的体量应该说比国内大很多,即便在这种市场下,仍然可以看到优秀的管理人每年持续产生正超额。

我们首先承认市场难做,但是量化策略并没有失效,它仍然继续保持有效性。

同时作为投资策略,是否该投这类产品,肯定还是要横向进行比较。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就是利率是在下行,包括更多的资金涌入到权益类的市场中,包括像过去几年里,主观权益类的策略超额收益能力也是在下降。

所以说横向对比来看,我认为现在量化策略仍然有非常好的配置价值,相比其他策略来看,仍然具有自己一定的优势和特点。

主持人:今年成交量走低,对于量化有什么影响吗?灵均有什么新的应对方法?

马志宇:量化策略整体比较偏好高流动性的环境,今年由于市场大盘指数表现不好,所以市场交易量也相对要低迷一些。

但是今年交易量整体并没有严重的萎缩,如果和2018年相比,比当时要好出太多了,当前的交易量整体上对于量化策略的影响有限。

对于具体细分策略来讲,流动性对于偏高频的价量类策略影响更大,那种策略对流动性更敏感。

对于灵均来讲,我们一直在开发大容量策略,其实也是对流动性相对不那么敏感的策略,这是我们的策略开发重点。在策略开发上加长预测的周期,包括对流动性好的股票加强预测能力,这些方面都对流动性下降有一定的对抗性。

此外在组合优化板块也在不断提升市场冲击模型的精准率,同时在交易环节也不断迭代交易算法,在组合和交易每一个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应对。

主持人:您在过往的量化投资中,有哪些比较艰难的时刻,给大家分享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又是如何应对的?

马志宇:近些年来,最难做的时间段应该是2021年四季度,因为市场宏观环境变化和市场微观结构变化,两方面带来的冲击导致市场不好做。

宏观环境方面,是因为往往在年底,市场大机构资金会有调整,比如对于市场主线赛道有一个大规模切换,量化策略因为是一个趋势追踪,更长期来讲在趋势追踪上肯定有一定的暴露。我们先识别到市场上有某些主线,资金会往这方面配置,如果说市场上有一个大幅度的切换,这对于量化类的策略往往会有一定冲击。

在微观结构方面,主要是量化自身的原因。因为去年量化策略的规模上涨比较快,像交易类型、博弈类型的因子就明显更难做。这两方面的原因共同叠加,导致去年四季度在投资上是比较煎熬的。

面对这种环境,包括以往也遇到相类似难做的环境,对于我们来讲,能做的就是不断抓紧去迭代策略。在具体策略上迭代,也是分成预测模型的迭代和风险模型的迭代两部分。

预测模型刚才讲到,因为市场微观结构有变化,某一些因子出现失效,在这些方面就需要我们能够不断大量的开发出新因子,并且对因子的预测模型进行调整和升级,把这批因子进行替换,用这种方式来保持收益预测的能力。

在风险控制这块,也进行了重点升级。升级之后,组合对于指数的跟踪误差控制的更好。如果对于风险模型控制比较好,宏观比如说市场主线的切换变动,对于组合影响就会明显小很多。我们也是及时进行模型的升级,今年以来有很明显的改善。

主持人:有观点认为,随着量化规模越来越大,量化的特性会助长市场的暴涨暴跌,您怎么看?

马志宇:所谓量化在追涨杀跌,我认为是一个没有事实依据的说法。量化策略实际上主要是选股策略,而不是择时策略。无论市场涨还是跌,整个组合永远保持在接近满仓的状态,我们每天做的事情是不断换股票,但没有大量的抛售股票,也没有大量的买入股票。

所以在这点上来讲,量化选股策略是市场的稳定剂,而不是起到追涨杀跌的效应。反而是做择时,仓位变动幅度比较大的策略,有可能是在市场波动中影响更大。

3灵均投资马志宇:中证500指数增强策略具备较优配置价值

主持人:对于500指增赛道的投资价值,很多投资者关心500指数增强策略是量化指增中相对热门的策略,为什么这么多管理人会选这个赛道?

马志宇:之所以选择这个赛道,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500指数本身的价值,第二是500增强策略的超额收益能力。

500指数成份股是剔除市场上总市值最大的前300只股票,也就是沪深300成份股之后的500只股票。这500只股票实际上是A股4000多只股票里面中大型股票的指数集合,有比较好的成长性,也全面代表了中国经济,包括像科技、医药、周期、消费等等领域和方向。

从历史来看,500指数的长期收益率也是要高于沪深300的,也就是说500指数更能代表中国经济,以及中国股票市场发展情况,长期也提供了比较好的收益率。此外,量化的指数增强策略,历来在500指数上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超额收益能力,这就是管理人选择500指数的原因。

主持人:在500指增这条策略比较拥挤的赛道之上,灵均和其他管理人有什么不同?策略上的优势给大家介绍一下。

马志宇:量化策略实际上追求的不是不同,而是全面。灵均的500指增,是公司最重要的产品线之一。我们在这上面的人员布局是非常充分的,在策略研究上,在收益预测模块,在基于500的风险控制模块,在交易的环节上等等各方面,都是尽量做到极致,策略也在不断迭代。所以如果说优势,主要还是我们在团队的配置和我们对产品的重视,以及策略上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上。

主持人:您觉得500指增策略比300、1000指数策略有哪些投资优势?又该如何看待500指数在这个时点的配置价值?

马志宇:300、500、1000这个三个指数分别代表的是中国大盘股、中到大盘股,以及小盘股的三个指数。

从指数本身的投资价值来讲,这涉及到一个投资人对于未来市场的看法,如果你有非常强烈的倾向,认为未来一年大盘股会更好,可能会选择300.如果你认为小盘股会更好,可能会选择1000.如果你对于市场没有这么强烈的倾向或者深刻的认识,实际上选择500是确定性更强、更保险的指数。

其次对于超额收益能力,现在量化策略里,300指数的超额历来是最难做的,500和1000指数相对比较好做。

以前1000指增的超额比500要更好做一点,但随着量化规模不断增大,因为1000指数是一个中小盘指数,策略的容量会更小一些,所以今年到目前为止,500指增和1000指增的超额收益能力是非常接近的。

如果说看这两个指数,超额能力如果接近,500指数因为对标中盘到偏大一些股票的指数集合,在指数的稳健性上会比1000指数更好一些。目前看1000指数波动相对会比500指数更大,这三个指数各有特点,但500指数兼具投资确定性和超额收益的能力。

今年以来市场跌幅比较厉害,各个指数的估值都比较低,500指数从历史估值分位数来讲,大概在百分之十几的水平,应该说是非常低。所以当前配置500指数,本身这个指数就有比较好的安全边际,再叠加上现在量化策略仍然有比较确定的超额收益能力,因此500指数增强还是有比较好的投资价值。

主持人:我们站在这个时点展望市场的时候,马总怎么看?

马志宇:今年A股和港股市场都跌了很多,所以大家心情也不会很好。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市场是提前来反映预期的,今年市场跌到现在的位置,事实上对于情绪的释放,或者对于一些悲观预期已经反映的是非常充分了。

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回顾历史不用太远,就看2018年,当时也是有贸易战等等因素,宏观的预期也是比较悲观,所以2018年市场也下跌很多。在2018年底,市场估值就非常低,后面我们也知道2019年、2020年两年是很好的投资机会,包括2021年中小股票也有不错的表现。

当时大家特别悲观,实际上在市场估值很低的情况下进场,后面往往有比较好的收获。今天其实也是站在历史上相似的位置,首先,从当前估值来看它很便宜,其次,现在市场点位已经反映出当前很多的悲观或者不利的因素,而我们作为中国资产的持有者,应该对国家,包括对我们持有的资产长期充满信心。在这个时候入场,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点,同时从长期来看,应该会有一个好的回报。

主持人:随着量化策略不断发展,对于量化市场未来再给大家展望一下?

马志宇:量化策略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实践中已经证明:首先,量化投资这个方法论对于中国市场是非常适合的;其次,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国内量化策略占比仍然不如海外市场,预期今后量化策略的市场占有率应该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参照海外的情况,量化类型产品将会是投资者资产配置板块中重要的一部分。

主持人:灵均是不是对于全球配置、出海配置有很多的心得或想法?

马志宇:灵均目前有在海外进行募资,募资的策略和产品也是要回到中国市场。我们当前的主要策略配置都集中在A股市场上。

主持人:请马总给大家提几个建议,选择量化产品、量化机构的时候有什么可参考的标准吗?

马志宇:我个人建议,挑选量化产品,首先要看机构的运作时间,他是不是在市场上运行的时间比较长,并且当前业绩是在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之下跑出来的。因为量化策略确实呈现规模小比较好做的特点,所以每年也不乏一些新秀。当然如果业绩确实优秀,也会被资金发现,往往规模就会有一个迅速增大。

规模增大之后业绩是否能够持续,实际上很多时候证明是不容易的。如果规模增大到一定程度,很多底层投资逻辑会有比较大的变化。对于小规模,策略表现比较好的往往是偏高频的价量策略,而规模比较大的话,策略需要全面性很多。

投资人选择产品,最好还是要考察策略,包括管理人的历史,尤其是在当前的规模下,他管理了多久,在这个规模上,能拿出多长时间的业绩,以及这个业绩是否有市场竞争力。这是想跟大家分享的,仅供参考。

主持人:中国量化市场到底走到哪一步了?红利期是否已经到来?

马志宇:其实中国市场过去几年发展的很快,以当前来看,中国市场相比美国市场仍然充满机会。美国市场,量化策略在整个对冲基金里面占比达到了接近40%,而且美国市场很多策略都是加了杠杆的,所以它实际的运营规模就更大,更加拥挤。

相比起来,中国量化策略还是能够获得一定确定性的,而且也有比较显著的超额收益,在这点上来讲,我们觉得量化投资的红利期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

关键词: 灵均投资 量化策略 中证500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