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观察 >

深圳技术大学聚焦“阿秒光脉冲” 在相关领域已有重要进展


【资料图】

10月3日,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授予美国科学家皮埃尔·阿戈斯蒂尼、德国科学家费伦茨·克劳斯和瑞典科学家安妮·卢利尔,以表彰他们在“为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而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记者从深圳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围绕“阿秒光脉冲”相干光源研究已获得多项重要进展。

此次获奖的阿秒光脉冲究竟有何重要性?深圳技术大学工程物理学院院长、先进材料测试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沧涛教授表示:“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在越来越短的时间尺度内,探究物质内部的变化过程。”他解释说,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利用实验验证了一种产生阿秒(as,10的负18次方秒)脉冲光的方法,这种脉冲足够短,足以捕获原子和分子内部演变的图像。

阿秒光脉冲的诞生将人们在超短激光脉冲和超快光学研究领域的能力首次推进到了阿秒量级,开辟了阿秒光谱学和阿秒物理学的全新学科领域。深技大工程物理学院黄太武教授表示,阿秒光脉冲在原子、分子、纳米体系甚至固体中超快电子运动的探测和调控等基础研究方面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深技大工程物理学院李露副教授则认为,阿秒光脉冲同时也有利于超快信息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

作为人类挑战最短脉冲宽度世界纪录极限的工作,目前阿秒脉冲不仅继续朝着脉宽越来越短的方向发展,而且也向对应更高强度的大脉冲能量、更高光子能量的极短波长、更高平均功率的高重复频率方向迈进,以满足在不同应用方面的需求。

记者获悉,深圳技术大学工程物理学院研究团队近年来围绕阿秒脉冲相干光源研究也获得了多项重要进展:从理论上提出了电子束驱动的全新相干辐射机制,突破了经典相干辐射理论对电子束尺寸的限制,获得了阿秒脉冲的高亮度相干极紫外光源,相关工作被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接收。

同时,团队还成功搭建了阿秒光源的产生、表征及应用的综合实验平台。为了增强极紫外波段的光子产额,该实验平台分别采用了两套高重复频率的激光器系统作为驱动光源:一套80W、50kHz-20MHz的光纤激光系统和一套1kHz/1TW的钛宝石激光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技术大学工程物理学院正大力推进国内高校首个大型超强激光综合实验平台(高功率纳秒-皮秒-飞秒激光装置)——辰光系列装置建设,该平台建成后将为用户提供高通量、高重复频率的阿秒脉冲光源,满足原子、分子、凝聚态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学科的不同研究需求。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