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水产行业市场深度调研:水产加工业向多元化高产化高质化迈进

水产品加工业是我国现代渔业五大产业之一,也是连接一产和三产、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纽带和关键环节。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向多元化、高产化、高质化方向发展,2023第四届水产品加工技术研讨会近日在上海举办。此次会议由食品伙伴网主办,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海洋食品专业委员会、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江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与会专家表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稳步发展以及高质化加工、高值化利用、高品质调控等理论创新和技术升级,必将推进水产品的保鲜保活、加工利用和新品创制,水产企业要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开发适应国人饮食需求的多元化产品。


【资料图】

水产品加工流通是指水产品的保鲜贮藏、产地初加工、船载及工厂化加工以及水产品从产地、贮藏、加工等生产领域向消费市场转移的过程。“十三五”以来,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平稳,总产值从4090亿元增长到4354亿元,水产品加工率基本稳定在38%左右。全国水产品加工企业基本保持在9500家左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保持在2500家左右。从加工产品细分结构来看,主要以冷冻品、干制品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其他精细化加工产品占比较低。

如果你想了解海鲜水产行业的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我们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海鲜水产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重点分析了我国海鲜水产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海鲜水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海鲜水产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海鲜就是海产食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常见的海鲜都是我们餐桌的常客,也不陌生。很多人对海鲜的认识就是海参、鲍鱼、龙虾、扇贝,海鲜种类繁多,按大类就可分为鱼类、贝类、虾类、蟹类、海藻类等。

中国海鲜产业主要集中在一部分区域,特别是以北方的辽宁、山东以及南方的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附近区域最为密集。其中山东省位居中国海鲜生产业的首位。

海鲜生产业的地域集中情况跟临海的先天优势与便利的贸易港口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海鲜消费水平除了地区的经济状况之外还跟地理因素、世代累积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针对贻贝精深加工比例低、高质高值产品少、产品品质与安全性不高等产业痛点,浙江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书来教授建议,加快开展贻贝脱壳、品质改良与风味控制、多层多温段干燥、蒸煮液浓缩、贝壳微纳米化加工、营养功能组分高效制备技术研究,开发贻贝肉干制品、贝肉冻品、贻贝壳食用钙粉与饲用钙添加剂产品,实现贻贝高质高值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

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仪淑敏通过梳理我国水产品的消费现状、水产预制菜市场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存在的问题。上海荷裕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总裁吕昕在题为“品牌打造与创新发展在三文鱼加工业的实践”的主题演讲中,分析了三文鱼加工业的发展概况,并分享了深耕做好产品的企业经验。吕昕指出,产品研发要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根据原料属性开发适应国人饮食喜好的产品,做好加工过程中的保鲜和质量控制,把好食品安全关。

8月24日,与水产养殖、食用盐相关的概念股也同时上涨,獐子岛、好当家、中水渔业、国联水产、大湖股份5只个股齐齐涨停。这或许与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一则公告有关:“8月24日,中国方面决定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该公告反向拉升了市场对国内行业公司的信心。

从海鲜消费场景角度来说,主要是有2个,一个是个人/家庭消费,另外一个渠道就是海鲜餐饮店,包括海鲜大排档、海鲜自助、海鲜连锁店等场景。目前海鲜餐饮是海鲜消费中最大的应用场景。

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来看,猪肉为主的猪牛羊肉等畜肉消费比重已从过去超60%降至50%以下,而水产品消费比重则从过去的23%提升至目前的30%左右。虽然消费结构转变较为缓慢,但随着消费水平提升、水产品营养和健康价值得到更多认知,以海鲜为代表的水产品消费潜力还会得到继续提升。

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姬森林分析了水产品加工企业在转型预制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探索过程中如何把握机遇、解决问题。姬森林分享了烤鱼、酸菜鱼、调味小龙虾的企业实践案例,包括研发设计、工艺转化、自动化提升、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内容。

对于部分产品深加工后口感下降的痛点,上海同化益生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施晓天表示,生产企业可以通过纤维素解决质构、口感,提升品质,助力水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尹涛副教授表示,活鱼运输是“淡水鱼全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可实现跨地域资源调配、供需平衡。在活鱼运输过程中,因受到多种应激源的影响,鱼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影响鱼体存活率、加工特性、食用品质和消费者接受程度等。尹涛介绍了鱼运输过程中的应激源及应激反应以及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品加工团队近年来在运输应激对淡水鱼肌肉品质影响方面开展的课题研究。

天津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胡爱军分析了超声技术的原理和水产品加工现状,重点介绍了鱼的超声冷冻、解冻和清洗技术,鱼类产品的超声腌制、杀菌以及鱼类活性成分的超声提取、蛋白质改性研究,并结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基于超声技术开发的水产食品和制品。

从民众基础层面来讲,国内目前的海鲜水产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消费份额占比逐渐扩大。一线城市稳步增长,二、三线城市紧跟不断扩张。海鲜行业分析指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往高档的龙虾、鲍鱼、螃蟹逐渐走进平民百姓家,无论是从整体消费频率还是消费人群基数来看,中国的海鲜水产市场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目前我国海鲜餐饮行业处于成长期,未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流的发展,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增长。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超过23千克,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重达36%左右。

海鲜市场前景机遇分析

面对我国褐藻产业产量大、效益低的现状,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何云海教授分析认为,褐藻优质原种种质资源缺乏及缺少适应产业的新型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等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何云海提出,破解遏制褐藻产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养殖加工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通力协作,解决市场、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形成优质褐藻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及产品的全产业链,提升行业生产关键技术水平,促进褐藻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副主任徐后国针对目前鱼粉鱼油等原料供应短缺、价格高企等问题,讨论了将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在饲料端进行增值利用的方法研究现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技术开发和应用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最大化利用海洋蛋白和脂肪资源提供借鉴,推动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和高值化利用,进而提高整个加工流程的生产效益,保护野生鱼类资源。

作为排放对象的邻国,我国应该通过派遣监测船只等方式,对日本核污染水的排放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排放符合国际标准和当地法律法规。

同时,还要加强对沿海地区的监管,防止核污染水对沿海环境造成影响。并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对核电站和核污染水排放地点进行监测,必要时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共享监测数据和经验,以更好地应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放问题。

此外,需要加强和环保部门的合作,禁止日本的海产品流入到我国市场,绝对不能危害我国老百姓的健康。

我国的海鲜消费正在迎来突破性增长,电商领域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将给养殖业带来一些深刻的变化。中国海鲜消费量方面,中国也是一骑绝尘,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人口与中国相当的印度,每年的海鲜消费量只有中国的十三分之一。而人口约是中国四分之一的美国,海鲜消费量只有我们的九分之一。

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达到23千克,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36%左右,海鲜市场正在迎来黄金期。预计到 2030 年,千禧年后新生一代的消费习惯与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成为推动海鲜产品消费的中坚。

海鲜是重要的食品来源。海鲜餐饮业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味道自然、无添加的健康食品,是餐饮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中国是世界上海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海产进出口大国。蓬勃发展的中国海鲜市场为国际海鲜出口商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中国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加上国内水海产品供应的紧缺,使得中国的海鲜进口量逐年增加。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2028年海鲜水产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