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出圈的亚运会让世界目光汇聚杭州。作为社会经济变革的工具之一,体育赛事不断影响并激励着全球数以亿计的粉丝群体,与此同时,体育赛事产生的诸多经济效益也极大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据了解,杭州亚运会开创了赛事场馆赛前向公众开放的先例,亚运场馆全部惠民开放,累计接待健身人次达800多万。亚运会后,各比赛场馆将继续坚持惠民开放,并定期组织体育赛事、文化演出等活动。
如果你想了解体育赛事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我们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体育赛事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重点分析了我国体育赛事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体育赛事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资料图片)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增加值分别由9526亿元、3136亿元增加至3.1万亿元、1.2万亿元,总规模、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14.01%、16.08%,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从0.6%上升到1.07%。“在过去十年,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增速很快,未来体育产业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以及引领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王裕雄指出,“未来要更好发挥体育产业对社会消费的促进作用,需要做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消费环境,加强各类资源对体育运动的开放。并且,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促进产业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体育赛事行业正在迅速发展壮大。体育赛事行业涵盖了各种体育比赛、表演和活动,包括职业体育比赛、体育艺术比赛、群众性体育比赛、健身活动、游戏竞赛等。
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大运会、亚运会……中国近年来组织和承办了许多国际体育赛事活动,精彩刺激的体育赛事不仅能够促进旅游产业兴旺发展,更能带动周边行业火爆增长。
“赛事经济是以赛事为轴心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立体化、多维度和具有高强牵引力、推动力的现代服务业经济。”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
业内人士表示,赛事经济能为赛事举办地带来充盈的消费人群、充足的资本来源、充分的城市动能和充裕的城市环境、品牌和形象提升空间。
利用赛事经济红利扩大城市品牌影响力,首先,深度打造“赛事+产业”“赛事+传媒”“赛事+金融”“赛事+移动互联平台”和“赛事+大数据”等基于赛事的新经济模式,放大赛事经济对资源和市场的整合力、对品牌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力,使之边际效用最大化。
其次,借力赛事建立跨国界、跨区域、跨文化、跨产业、跨市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联合体,把体育赛事作为重要的沟通介质,通过建立“跨越式”联盟,彰显赛事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等融合发展的独特价值。
再次,全民动员打造基于体育运动等赛事为轴心的新市场主体和产业主体,通过“办赛”“造星”“育品牌”等,扩大赛事活动的国际影响力,拓展赛事经济的全球辐射力,提升城市的体育气质和发展活力,进而在国际体坛代表中国发出“发展最强音”,塑造中国产品和市场新形象,持续提升城市、省域乃至中国文化软实力。
重大体育赛事已成为各城市的“吸金利器”。今年5月在苏州举行的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团体混合锦标赛,门票收入超3000万元,创造苏迪曼杯门票之最。2023无锡马拉松赛吸引了超七成外地观众提前来到无锡,估算产生餐饮经济效益6960万元、交通经济效益600万元、旅游经济效益209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体育赛事带动,赛事门票、体育旅游、餐饮住宿、运动消费等诸多环节都会得到提升,对于拉动中国体育消费,带动体育产业增长,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各项赛事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体育赛事与城市、地区乃至国家的旅游、文化、消费结合愈发紧密,已经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
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是竞技体育的主要活动形式,一般分为综合性体育赛事、群众性体育赛事以及职业性体育赛事三种。体育赛事运营是指组织体育赛事或获取赛事版权,并进行赛事推广营销、运营管理一系列商业运作的运营活动。体育赛事运营相关业务主要包括赛事运营与营销、赛事版权运营两个部分。
在产业链方面,体育赛事服务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市场主体赛事IP所有方以及下游的消费者。具体流程:赛事服务代理方获得上游体育赛事IP的运营权后,可向下游媒体企业、票务公司、衍生品销售平台和赛事IP开发平台分别出售转播权、票务销售权以及商业开发权,最后通过消费者实现体育赛事IP的变现。
目前,我国体育赛事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值上差距明显。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围绕“体育强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极大地推动了体育赛事活动开展,促进了体育赛事运营行业发展。2021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相继发布,明确提出了支持各地培育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在竞赛表演产业加快构建自主品牌赛事活动体系,打造体育竞赛表演品牌,引进国际体育精品赛事,培育体育赛事名城。
未来体育赛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体育文化的发展,传统体育的形态逐渐增多,另外,被社会大众接受的电子竞技游戏类赛事也日渐普及,为不同善玩体育游戏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可选择,而且这种多样化的体育赛事给体育赛事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令体育赛事行业将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未来,政府将加大对体育赛事的投入,企业的投资赞助也会不断增加,转播技术也会不断提高,从而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观赏体验。
首先,要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可以在赛后用于其他目的,而不仅限于赛事期间使用。其次,鼓励体育文化的普及,通过支持青少年体育项目和社区体育活动,培养更多本地体育人才,为未来的国际赛事提供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再次,还应持续推动体育旅游,以吸引游客回访并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最后,要定期评估和调整赛事策略,以确保赛事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
宋向清则表示,第一,要建立中国化国际赛事激励机制,以法规形式予以明确、规范,指导各省区市积极申办体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国际赛事。第二,要培育一大批专注于国际不同领域赛事的专业团队、专业机构、专业品牌,在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方面予以扶持,使之可以广泛深入参与国际赛事标准制定、规则制定和活动流程议定,增强我国在国际诸赛事活动中的话语权。第三,打造一批发源于中国,推广到全球的新型国际赛事,使中国成为多类别国际新赛事活动中心,从而实现赛事经济可持续发展。
未来体育赛事行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体育市场的发育需求迫切,体育市场是一个庞大的体育市场,需要更大的投入和市场服务体系的加强,需要从营销体系、法律体系和经济体系等多个方面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
体育赛事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体育赛事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体育赛事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体育赛事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体育赛事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