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观焦点:代糖行业发展 无糖化需求加大 代糖消费量上升

随着时间的迁移:糖工业化生产以及人民生活质量升级,糖的摄入从稀缺变为过多,糖逐渐成为负担。肥胖率、相关疾病患病率同步上升,严重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

民众健康意识觉醒,开始注意到摄入糖过多的危害,注重“吃”的成分和含量。同时体重管理需求日渐明显,日常饮食中优先选择少盐少糖低脂肪的食物,零食饮料偏爱“无糖”系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据显示,全球食糖年产量是1.8亿吨,其中5900万吨要参与到进出口贸易,占总产量33%;按此计算,全球人均每天食糖消耗为70克。  而代糖最主要的优点是在提供甜味的同时,不参与人体代谢、不易被人体吸收,因此不会引起人体的血糖升高,能很好地降低人们肥胖、龋齿等疾病的概率,因此代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当前,摄入过多的高糖饮料,正成为一种普遍的国民现象。2022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发表在《欧洲公共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90年到2019年,30年间我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代糖市场深度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代糖又被称为甜味剂,是可以为食物增加甜味的一类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在过去的100多年间,甜味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日常食品和饮料中。比较常见的甜味剂有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纽甜等。根据来源,甜味剂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的;根据能否产生能量,可分为营养型和非营养型。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价格低廉、性价比高,因此市面上大多数代糖食品是以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为主要组分生产的。

代糖与甜味受体的结合能力比糖更强,因此甜度可达糖的几十、数百,甚至数千倍。要达到和白砂糖相同的甜度,食品中只需要添加极少量的代糖,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食品的能量。

目前,饮料和烘焙两大赛道是代糖的主要消费下游,市场规模均超千亿元,据浙商证券研究所测算,2030年,我国代糖行业市场规模(仅饮料、烘焙两个赛道)有望达14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30%,市场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无糖化需求加大 代糖消费量上升

近年来我国含糖饮料销售量逐年上升,城市人群游离糖摄入有42.1%来自含糖饮料和乳饮料。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率在25%-30%,明显高于成人,3-5岁儿童糖供能比高达4.8%,应引起足够重视。

在各省份响应国家减糖政策、国民健康意识逐渐上升的背景下,饮料行业的减糖取得有效成果,代糖产品消费量也不断上升。

天然提取的代糖主要可以分为五类,分别为三氯蔗糖,赤藓糖醇,甜菊糖,安赛蜜和木糖醇。其中赤藓糖醇和木糖醇又属于糖醇类。其中三氯蔗糖代表的中国企业有金禾实业、山东康宝、山东中怡和盐城捷康等;赤藓糖醇的代表企业由保龄宝、三元生物和东晓生物等;而甜菊糖代表企业有浩天药业、谱赛科和晨光生物等;安赛蜜代表企业依然为金禾实业;华康股份是木糖醇的代表企业。

在国家健康政策“背书”下,代糖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国内代糖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参考日本无糖饮料产业发展历史,我国代糖饮料渗透率中短期有望提升至20%,长期有望提升至40%以上。

整体来看,代糖市场的主要应用还是集中在饮料方向,食品方向减糖产品品类虽然在不断扩大,但还远远不够。其实在饮料之外,烘焙、餐桌糖、调味品等都是具有显著减糖需求的赛道,而目前还少有企业进行相关业务拓展。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代糖市场深度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关键词: 三氯蔗糖 赤藓糖醇 市场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