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中国聚烯烃产能与国产替代应用空间-世界时讯

以乙烯、丙烯为原料所衍生的 C2 和 C3 产业链从传统大宗商品的普通标号聚烯烃向精细化、 高端化的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品发展为主,例如聚碳酸酯、锂电隔膜、聚苯乙烯、EVA、POE 等,实现大宗原料的有效消化和附加值提升。

聚烯烃产能保持高增长


(资料图片)

乙烯方面,2021年国内乙烯产能 4191 万吨,产量 3817 万吨,开工率 91.10%,近 5 年开工率一直维持在 90% 以上的水平,乙烯消费当量达 6296 万吨(含乙烯下游衍生物折当量净进口),2021年进口依赖度接近 40%,同比下滑 10 个 pct 左右,供需缺口为 2479 万吨/年,同比收窄 658 万吨/年,乙烯行业供需仍维持偏紧格局。从具体消费端看,乙烯下游主要应用在聚乙烯领域,其下游消费占比达到 64%。其它下游产品为环氧乙烷、乙二醇、苯乙烯、聚氯乙烯等,产品可作为部分下游新材料产品的主要原料,伴随炼化企业持续推进下游新材料产能 配套布局,乙烯需求有望稳步提升。

近年来由于国内聚乙烯产能持续释放,同时行业高开工率推动进口替代加速,近年来行业进口依赖度有所下滑,2021年聚乙烯产品进口依赖度为 41%,国内产能进口替代仍有空间。从下游消费来看,聚乙烯产品主要应用在包装膜、中空、注塑等领域,下游覆盖消费品、农业等众多领域,2018-2020年聚乙烯消费量增速大于产能增速,需求端存有支撑,我们预计未来伴随疫情趋稳和防疫政策逐步优化,聚乙烯消费端有望迎来反弹。

进口替代仍有空间,疫后复苏将推动需求回暖。聚乙烯作为乙烯下游最大消费领域,近年来其产量和消费量总体保持稳步提升趋势。2021年聚乙烯行业产能为2246万吨,2017-2021年产能复合增长率为 7.12%。2021 年受疫情和能耗双控影响,聚乙烯表观消费量为 3576 万吨,同比下降 7.57%,同年产量为 2157 万吨,同比增长 7.83%。

丙烯方面,2021年国内丙烯产能4968 万吨,产量 4357 万吨,开工率 87.7%,近 5 年开工率一直维持在 80% 以上的水平,丙烯消费当量达 5030 万吨(含丙烯下游衍生物折当量净进口),进口依赖度逐年降至13%,2021年供需缺口为 673 万吨,供需缺口收窄。从丙烯下游消费结构来看,聚丙烯消费占比达到了 72%,其它消费用途主要是环氧丙烷、丙烯腈、辛醇等。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聚烯烃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

即将迎来产能扩张大年,炼化加码新材料抵御产能过剩风险。2017-2021年中国丙烯产能复合增长率为 9.3%,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预计 2022-2023 年,中国将新增 1145 万吨丙烯产能,根据我们测算,2021-2023年产能复 合增长率或达到 11%,行业进入产能高速扩张阶段,丙烯供需格局将逐渐宽松,行业利润或将向下游转移。民营大炼化通过布局丙烯下游新材料产业链,利如 ABS、聚碳酸酯、锂电隔膜等,利用大炼化项目柔性装置的特点,充分发挥原材料自给优势,提升产品环节附加值,有效抵御因行业产能过快扩张而导致的产品过剩风险。

从丙烯下游主要应用聚丙烯来看,当前行业供需基本平衡,产销总体稳步增长,2021 年聚丙烯产量2678 万 吨,同比增长6.50%,表观消费量 3059 万吨,同比下降 2.18%;2017-2021年平均开工率 87%,在行业产能持续释放及开工高位背景下,近年来聚丙烯进口依赖度处于下滑趋势,行业基本实现自给。

从需求端看,拉丝、注 塑和薄膜是聚丙烯下游的主要应用,下游主要应用在粮食和化肥包装,家电、日用品、农业薄膜等领域,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密切相关,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和消费拉动将成为聚丙烯消费抬升的助推力量,需求端有望持续改善。

中国聚烯烃净进口与需求

2022年中国聚烯烃净进口仍处于负增长区间;2023年PE进口压力逐渐回归,PP进出口难以放量。

2022年预计中国PE和PP的净进口增速分别在-8.8%和-6.7%。2023年,在全球物流矛盾缓和,叠加北美地区新增产能的释放,PE进口压力将逐渐回归。而对于PP来说,国内巨量装置的投产使得我国价格处于全球洼地,进口窗口难以打开;同时东南亚地区新装置的释放将导致其减少对我国出口的依赖。

2022年需求内忧外患;2023年海外需求继续减弱,国内刚需拉动有限,关注国内非常规类需求。

对于海外需求,美国加息之路海外经济衰退压力大,需求承压下行,出口对于国内聚烯烃需求的拉动继续走弱。从国内宏观角度来说,防疫政策的调整导致居民短期出现出行、消费的降低,中长期将逐渐恢复正常;但聚烯烃常规类需求增长有限,聚烯烃需求增长的动能将聚焦在国内非常规类需求上。

2022年上游利润持续亏损;2023年上游利润继续承压,亏损成为常态化,边际产能逐渐淘汰

对于2023年,在海内外同步扩能的背景下,聚烯烃上游利润将继续承压,亏损成为常态化,油化工装置对于聚烯烃的成本支撑减弱,PDH利润随着新装置的大量投产,盈利性难以得到保障;沿海MTO装置将作为边际产能逐渐被淘汰。

国产聚烯烃催化剂龙头蓄势待发

近十年聚烯烃国产化趋势显著,聚烯烃催化剂及助剂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催化剂需求仍存较大进口替代空间,而改性助剂竞争相对充分,逐渐在外循环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公司把握行业趋势积极扩产,布局了425吨聚烯烃催化剂、2.15万吨抗氧剂与部分复配助剂及中间体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及盈利水平。

聚烯烃严重依赖进口,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又带动了大量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POE)需求,茂金属催化剂与POE是国产化洼地,存在较大的布局机遇。公司在茂金属催化剂领域积极进行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并规划投建40万吨/年POE及30万吨/年α-烯烃装置,有望打开成长新局面。

供给端,供应有逐步攀升趋势。一方面,国内 PE/PP 仍处于产能扩张期,尤其是 PP 新增产能计划投放较多 ;另一方面,随着疫情管控更加科学精准化,企业生产经营有望恢复正轨,现有装置开工负荷预计较 2022 年有所提升。需求方面,需求有逐步修复预期。一方面,国内疫情管控更加科学精准,加之不断完善的医疗和药物配合,疫情有望逐步放开,企业回归正常生产轨道;另一方面房地产“三支箭”政策,盘活房地产资金,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有望迎来小幅修复。库存来看,根据往年库存走势来看,库存春节前后累库,随后逐步去化,目前来看,库存水平尚可,压力不大,但是 PP 新增产能投放计划较多,不排除 PP 有累库风险。从成本端来看,预计油价运行中枢有继续下移可能。

《2022-2027年中国聚烯烃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 进口替代 新增产能 市场深度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