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属是一类在地球上分布较为稀少或从原矿中分离较为困难的金属。这类金属包括稀土、锂、钼、钨、铟、钛等。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稀有金属在许多高技术领域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如航天、原子能、电子和国防等。
稀有金属在其对应的行业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例如,稀土元素在现代电子产品、磁性材料和催化剂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此外,由于稀有金属的供应通常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这使得它们具有很高的供给集中度和强烈的商品属性。这种供应集中度加上其在高技术领域的关键作用,使得稀有金属成为了国家间经济和政治策略的焦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果你想了解稀有金属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我们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7年中国稀有金属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重点分析了我国稀有金属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稀有金属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稀有金属复合材料,在2020年遭遇了产量的显著下滑,仅达到12,612.83吨。这一下跌很可能与疫情的全球爆发有关。疫情导致的封锁措施影响了生产活动,同时,供应链的中断和经济需求的下降也对产量造成了冲击。
然而,到了2021年,这一趋势得到了明显的扭转。产量迅速回升至23,723.00吨。这一显著的反弹可以归因于几个关键因素。随着疫情的控制,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生产活动逐渐恢复,同时,各国实施的政策刺激措施也为产量增长提供了助力。
以稀土为例,我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我国的稀土矿产量占全球的83%,这一数字在冶炼产量上更是高达89%。这意味着,几乎每89吨的稀土冶炼产品中,有83吨来自我国。
锂矿的情况与稀土略有不同。我国的锂矿产量占全球的13%,但在冶炼环节,我国的产量占比高达45%。这显示出我国在锂矿的加工技术和产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钴矿的产量主要集中在非洲,但在冶炼环节,我国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其冶炼产量占全球的60%。
综上所述,我国在稀有金属的采选矿和冶炼加工环节中,无疑是全球的领军者。这一地位不仅体现了我国在稀有金属资源的丰富性,更显示了我国在冶炼加工技术和产能上的领先优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镓、锗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世界上主要国家普遍对其实施管制。中国政府依法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确保其用于合法用途,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更好履行国际义务。
镓(Ga)具有高导电性、中等导热性和液态低毒等特性,是生产砷化镓、氮化镓、磷化镓及铜铟镓硒的必要原料,下游产品主要有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发光元件、集成电路、晶体管、射频器件、功能合成材料、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其中,氮化镓(GaN)更是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之一。
锗(Ge)也不简单。在工业领域,锗同样具备多方面的特殊功能,在半导体、航空航天、核物理探测、光纤通讯、红外光学、太阳能电池、化学催化剂、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其中,硅锗(SiGe)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应变材料,可大大提高晶体管的速度,被应用于高速芯片之中。
镓和锗等金属在地壳中平均含量较低,以稀少分散状态伴生在其他矿物之中,只能随开采主金属矿床时在选冶中加以综合回收、综合利用。因此,这些金属也被称为“稀散金属”。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稀散金属矿产较为丰富。随着中国金属冶炼和提纯技术的快速进步,目前供应世界的镓、锗等稀散金属早已不是初级粗镓锗产品,而是高纯金属等深加工产品。
目前,新能源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已成为现代技术的核心组件。这种电池的主要结构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外壳。在这些组件中,正极是电池中锂离子的主要来源,而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实现了电池的充放电功能。
正极的核心材料是锂、钴和镍,这三种金属在电池中的占比高达63%。电池的电量大部分取决于这三种金属的含量。目前,锂电池的正极技术主要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NCM三元系列和NCA三元。尽管这些技术各有特点,但它们都高度依赖于锂,使得锂成为新能源电池中的关键元素。
尽管锂资源的总量充足,但其产地相对集中。南美的锂三角地区拥有世界上品质最好的盐湖锂资源。目前,主要的锂资源生产来自南美盐湖和澳洲矿山。其中,盐湖资源具有大量、低成本和扩产慢的特点;而矿山资源则量较小、成本较高、但扩产速度快。
美国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镓储量占全球68%左右。但从产量来看,中国的镓产量占全球镓产量比重超过90%。再看锗,全球已探明的锗储量仅为8600吨,美国、中国分别拥有45%和41%。但近10年来,中国累计供应全球68.5%的锗。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7月初,中国国内经营范围含“镓”“锗”“稀散金属”的存量企业仅750家,主要分布在河北、广东、云南、湖南等地。
稀有金属行业市场机遇分析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镓、锗等稀有金属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电子、通讯、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这些金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增长,使得稀有金属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面临价格的不断上涨,投资者也需要警惕潜在的风险。过高的价格可能会对产业链中的下游企业带来压力,甚至对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在过去,我国的锂资源主要被用于润滑脂领域。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锂离子电池技术在电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我国的锂资源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我国锂资源消费的主要领域。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不仅对我国,而且对全球的锂资源消费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预计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锂资源的消费结构将继续朝着锂电池领域倾斜。
环保问题也是镓、锗等金属生产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一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行业内的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环保压力。这不仅符合全球发展的趋势,也能让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长远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投资稀有金属板块时,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行业的趋势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在把握市场机遇的同时,也需要警惕风险,并关注行业在环保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3-2027年中国稀有金属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