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战略方向,脑机接口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也已经迈向快车道。
(资料图片)
脑机接口是指在有机生命形式的脑与具有处理或计算能力的设备之间,创建用于信息交换的连接通路,实现信息交换及控制。脑机接口按照信号采集方式不同主要分为植入和非植入两种技术路线。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面向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个重点方向。值得的关注的是,此番脑机接口被列入4个重点方向之一。
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在不断升级,当前脑机接口技术正在突破人类的生理界限,不仅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而且有望成为下一代的人机交互方式。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脑机接口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脑机接口作为横跨了多个学科的研究方向,除帮助无自主活动能力的病人改善生活外,还有望应用于商业、工业、娱乐等领域,乃至最终实现元宇宙世界中的数字孪生。
脑机接口技术覆盖信息工程、计算机工程、生物工程、运动康复和神经学等多个科学领域。在脑机接口的工作过程中,脑电信号的处理和转换为核心,这需要用到数据管理、机器学习、软件工程等数据处理相关的技术。
医疗健康领域是脑机接口技术最初且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也是目前离商业化最近的应用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未来将逐步应用于游戏娱乐、学习教育、智能家居和军事领域。
目前脑机接口面临的两大突出挑战在于,一是数据信息处理,二是接口接入的问题。这两点并不难理解,因为神经活动信息本身复杂,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而植入大脑的技术是否可行以及用户是否接受,更存在巨大的难题。
中国脑机接口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创新版图的大背景下,以脑科学、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关注和布局的技术突破口。而脑机接口作为一种变革性人机交互技术,其中既有不依赖外周神经和肌肉系统即可从大脑直接向外部设备或机器输出指令的脑机接口,也包括绕过外周神经和肌肉系统从外部设备或机器直接向大脑输入电、磁、声、光等刺激神经反馈的脑机接口。
一个完整的脑机接口过程包括脑电信号采集、信息解码处理、信号输出/执行、反馈四个步骤实现。脑机接口系统从大脑皮层采集信号,并转换为可以被计算机识别的信号,提取信号特征、识别并转化为对外部设备的控制指令,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
脑机接口提供人与数字世界交互的全新方式,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当前脑机接口已在医疗领域取得众多突破性进展,譬如帮助植物人通过脑机接口与外界实现交流等。
娱乐教育领域上,也出现一些与脑机接口技术相结合的突破性产品,譬如脑机接口AR头显、通过脑信号操控的无人机等。未来,脑机接口有望结合AI、AR/AR/MR等技术全面探索。
当前脑机接口处于非常早期阶段,近年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加速走向商业化早期阶段。从全球相关专利数量和企业数量来看,脑机接口专利数加速增长,并逐步走出实验室向产业应用落地,目前全球提供脑机接口产品和业务的公司有两百余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
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布局脑机接口领域,海外谷歌、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布局开发底层技术,国内阿里、百度、科大讯飞等公司也以投资并购方式入局脑机接口领域,陆续推出各自人工智能脑计划,加速产业发展及应用落地。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其不仅在医学领域具有潜在应用,而且在非医学领域,如教育、金融、娱乐、智能家居等方面也具有应用前景。
脑机接口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历经几十年的研究,当前脑机接口正处于第三个发展阶段——技术爆发期。中国对脑机接口技术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发达国家,近两年已经将此技术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第一次将脑机技术明确写入需要攻关的重点技术品类中,明确脑机融合是脑机技术的关键;202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百亿级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全球脑机接口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 15 亿美元,而国内脑机接口行业市场规模仅 10 亿元左右,占全球市场规模的比重不足 10%,行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脑机接口相关市场规模在2030年至2040年期间可达700亿美元―2000亿美元。
本报告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投资者能够充分把握行业目前所处的全球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具体分析该产品所在的细分市场,对脑机接口行业总体市场的供求趋势及行业前景做出判断;明确目标市场、分析竞争对手,了解市场定位,把握市场特征,发掘价格规律,创新营销手段,提出脑机接口行业市场进入和市场开拓策略,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脑机接口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