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2023稀土市场深度行业分析 稀土行业中高端应用技术薄弱

作为“工业维生素”,稀土不仅在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等传统领域应用广泛,更在永磁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等领域占据核心或重要地位。

稀土(RE)一共包括17种元素,其中镧、铈、镨、钕、钷、钐、铕被称为“轻稀土”元素,钆、铽、镝、钬、铒、铥、镱、镥以及钪和钇被称为“重稀土”元素。

稀土是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由于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和相近的化学性质,稀土在自然界中常成组分布,相互伴生,其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也使得在对稀土原矿进行开采和分离时,常得到一组富集形态的稀土产品而非单个稀土氧化物,这也是稀土有别于其他有色金属的主要特点。


(资料图片)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稀土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及投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稀土从资源开发到应用主要分为开采、冶炼、分离、加工等步骤。首先从稀土矿山中开采得到稀土原矿,再通过冶炼、分离方法得到单一稀土金属、混合稀土金属、稀土氧化物。对于稀土金属及氧化物,又可进一步精密加工成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合金材料和稀土储氢多种下游材料,最后被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节能变频空调、节能电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近年来全球已探明稀土资源储量保持在1.2亿吨左右,2022年全球稀土储量为1.3亿吨。从产量情况看,2018—2022年全球稀土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全球稀土产量为30万吨,相较2021年同比增长3.4%。通过计算可知,现有稀土储量可开采年限为400年,远高于石油的43年、天然气的63年。

我国在稀土产业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低成本开采和廉价出口稀土矿、形成稀土初级加工能力、形成稀土中高级加工能力、形成稀土加工全球影响力等几个阶段。

稀土行业中高端应用技术薄弱

我国主要稀土资源分布在内蒙古、江西、广西、四川、山东等地区,形成北、南、东、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据USGS数据,中国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包头白云鄂博地区,该地区稀土资源占中国稀土资源比重高达83%;其次为山东微山地区,改地区稀土资源占全国稀土资源比重的8%;其余地区,如四川凉山、南方七省区也有少量稀土资源分布。

中国已建立了完整的稀土资源分离与提取、冶金与加工、高附加值器件的工业体系,可以生产4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的稀土产品。中国稀土矿的加工量占全球85%以上;但从与美国、日本稀土产品贸易的种类中可以看出,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中,主要承担了稀土精矿加工、冶炼与初级产品加工的角色。稀土产业链表现为前强后弱:采选、冶炼环节的关键技术具有相对优势,中端稀土功能材料接近世界水平,高端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不少差距。

中国是稀土生产大国,但不是稀土高科技强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稀土功能材料不多,产业链后端极易受到国外相关知识产权的限制。例如,日本在稀土磁粉及稀土磁性材料器件制备,美国在受激发射器件、波长转换元件等下游高技术领域均拥有绝对技术优势。随着中国转变为稀土资源进口国,将进一步强化其稀土产业上游的属性,而缺乏下游器件终端应用的拉动,将迫使中国亟须在新兴稀土器件产业链进行布局,巩固在全球的战略地位。

2023稀土市场深度行业分析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发展高新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的战略性关键元素,凭借其特殊的物理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新兴产业、绿色能源等众多领域,为全球降低和取代化石能源目标完成提供了多方位的基础材料支撑。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等重点领域与稀土产业均有相应关联。

近年来,我国对作为战略资源的稀土开发利用实行总量指标控制政策。工信部、发改委以及自然资源部等一系列关于稀土开采和稀土分离政策的出台,大力推动稀土行业创新升级理念的不断落实,充分表明了国家已高度重视稀土行业,努力采取措施提高稀土污染物控制、资源综合利用与下游应用开拓水平。

国家收紧稀土政策,对稀土资源的保护和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必将导致稀土企业特别是矿山开采、冶炼分离企业对稀土绿色升级发展的需求更加强烈,并将在长期一段时间影响稀土产品的供应格局和产品价格。

本报告主要分析了国内企业并购重组政策及规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操作策略、稀土行业兼并重组动因、稀土企业兼并重组风险及对策建议,最后对稀土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及策略、融资渠道选择提出相关建议,是企业了解行业并购重组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稀土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及投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