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建方面,政府将进一步发挥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基建投资有望延续增长态势,持续为拉动水泥需求提供重要支撑。随着环保严格的审查,各地对水泥的需求下降。贵州、成都、重庆等地的水泥市场受到外来低价水泥复合材料的冲击,一些水泥复合材料企业只好降价。目前这些地区的袋装水泥的价格降到了30元/吨,散装水泥也下调了50元/吨。
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受基建及房地产项目投资不足需求低迷、水泥价格出现持续震荡下滑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效益呈现下滑态势,总体表现为“供需双降、成本下降、利润收缩、均价下移”。
【资料图】
目前,我国水泥行业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据统计,我国水泥复合材料行业的总产能已经达到了25亿吨,而实际需求只有20亿吨左右,这就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会导致行业的竞争加剧,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国内水泥复合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2023年水泥复合材料行业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现如今我国水泥行业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如今的减量市场,今年上半年,全国水泥市场呈现“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行业态势,亏损面进一步扩大,山东市场也不例外,再加上企业间信任度下降,已经有企业对未来缺乏信心。有观点认为,未来20-30年间,我国人均水泥需求量将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标准的500公斤/年,年水泥产量在5亿吨左右。
基建投资作为经济稳增长抓手,仍是拉动水泥需求的重要支撑;房地产市场作为重要变量,能否在下半年企稳回暖,也是决定水泥需求的关键所在。专家表示,在当前房地产市场恢复动能有所减弱的情况下,改善房地产市场信心和预期,仍需要更多实质性政策落地。
从长期来看,水泥行业已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阶段,行业转型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当前,水泥行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效益下滑、能效环保‘双碳’约束力加大以及科技创新乏力的困境。
近十年来我国水泥产量在20-25亿吨之间波动,水泥复合材料产量为23.95亿吨。全国平均水泥复合材料行业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各季度(第二季度目前暂只统计4月和5月数据)中国水泥主要集中在华东、西南、华中地区生产;1-5月中国水泥复合材料行业产量大区分布不均衡,其中华东地区产量最高,特别是江苏、山东、安徽贡献的产量占比较多;2021年1-5月中国水泥各省市产量呈现梯队式分布,广东、江苏、四川等省产量最多。
预计水泥复合材料难有经济可行、能大范围大比例替代石灰石的水泥复合材料原材料。
预计2023年水泥需求同比正负小个位数波动,呈弱复苏状态;在地产端政策回暖+基建逆周期调节支撑作用下,后续需求下行压力或有舒缓,未来几年需求或仍可维持在20亿吨左右水平。
2023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仍将为经济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拉动水泥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水泥复合材料随着房地产利好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地产端水泥需求或将有所改善,下降幅度有望收窄,但短期内地产端水泥需求下降的趋势仍难以得到根本解决。预计下半年,水泥需求较上年同期略有改善或平稳波动,全年需求将稳中趋降。
根据《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 年版)》,水泥熟料能效标杆水平为 100 千克标准煤/吨,基准水平 117 千克标准煤/吨。按照电热当量计算法,截至 2020 年底,水泥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约占 5%,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 24%。
到2025 年,水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熟料产能比例达到 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熟料产能基本清零,水泥节能环保行业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增强。
水泥复合材料行业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水泥复合材料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国内水泥复合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随着水泥复合材料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外优秀的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以期提前占领水泥复合材料市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