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现在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温饱问题,而是有了更高的生活追求。而随着我国法定节假日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有时间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假日生活,旅游成为了人们假期活动的重要选择。随着假期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假日消费的数额也在不断攀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旅游经济体。
中国的假日经济就是以旅游为主导的旅游经济综合体,涵盖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业购物、房屋租赁住宿以及金融和通讯等各个行业,成为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资料图】
据测算,中秋国庆8天假期,国内旅游出游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较2019年增长4.1%。全国各地,涌动着消费的活力。
从逛街购物到观影赏戏,从餐饮住宿到旅游休闲,中秋国庆假期全国消费市场供需两旺,商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假日消费需求充分释放。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印证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为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节假日消费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显示:
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消费,假日经济具有的文化特征是休闲与旅游,假日经济具有的空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包括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从时间上来讲,集中在双休日与两个"七天"的节日高峰。
假日经济的蓬勃发展折射出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释放的发展动能。当前,中国正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
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消费市场充满活力。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消费市场人气旺、活力足,销售平稳较快增长,绿色、健康、智能类商品销售明显增长,个性特色、互动体验型服务消费持续升温,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前七天,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
商务部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两成,重庆、杭州、武汉同比分别增长30.3%、19.3%和16.3%,团圆家宴、亲朋聚餐、婚庆喜宴等成为餐饮消费热点。全国电影票房收入突破25亿元,同比增长近七成。杭州亚运会、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网球大师赛等体育赛事吸引众多体育爱好者观赛。
假日期间,上海迪士尼乐园、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武汉黄鹤楼等文化地标成为热门目的地;成都、长沙、重庆、广州、西安等富含“网红”文化的城市更受青睐。飞猪数据显示,近一个月“研学游”搜索热度同比去年增长超2.6倍,“汉服旅拍”搜索热度同比去年增长超五成。
业内人士认为,从需求侧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多元化,激发游客出游的触点越来越小,一支视频、一顿美食、一次赛事、一场音乐节,都可能促成“说走就走”的旅行。
“新业态引领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表示,将引导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艺术展览、文旅展会、文体赛事等新场景有序发展,成为旅游发展新动能。
绿色、智能、健康等成关键词
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信息显示,中秋国庆假期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假期前两天,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同比增长68.6%;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99.2%。假期前三天,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3%。
销量增长的同时,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需求持续增加,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两翼齐飞,绿色、智能、健康等成为假日消费市场关键词。
绿色产品销售较快增长。苏宁易购数据显示,绿色家电销售火热,假期前三天,门店一级能效新风空调销量同比增长143%,节能热水器销量同比增长128%。
智能产品备受市场欢迎。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前三天,智能家电、新型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商品热销,重点监测家居卖场智能和定制家居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服务消费预订持续火热。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餐饮、出行、住宿等服务消费势能强劲,全国服务零售日均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153%,餐饮堂食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254%。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美好生活。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深入组织开展“消费提振年”系列促消费活动,着力提振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接下来,将继续聚焦重点,多措并举,拓宽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改善消费条件,激发消费市场更大动能,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节假日消费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