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深度调研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达1342亿元

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智能网联汽车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创新技术,是全球新兴产业发展新的竞争焦点。


(资料图片)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达1342亿元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342亿元,同比增长21.56%。随着行业科技加速变革,技术加快升级,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2223亿元。

汽车和智能网联化的结合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还促进了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智能网联技术迅速推广,6G网络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接受度逐渐增高,智能网联系统在汽车产业内的装配率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83%的水平,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将增至249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1%,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深圳: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2000亿元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到,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壮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提升智能系统、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产业能级。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达1000亿元,安全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超6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2000亿元。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深度调研

近年来,有关部门统筹规划,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化应用。此前,《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发布,不断激励技术创新、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市场使用环境,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00万辆,同比增长45.6%,新能源车辅助自动驾驶系统搭载比例达到48%,呈快速增长态势。

2022年,全国部分一二线城市出台了智能网联汽车驾驶相关政策,近两三年是智能网联汽车政策驱动的快速发展期。如江苏提出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的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创新链,广州提出到2024年3级(含)以下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新车装配率超过50%,4级自动驾驶汽车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表明2025年左右是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节点,近两三年是政策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城市争相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新的特性,将产业链改造为上游汽车零部件二级供应商、中游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和下游商用车/乘用车生产厂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企业,由于产业分工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企业特征,同时,在行业政策的扶持下,其面临的发展机会也不尽相同。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2.4%,较去年同期增加10个百分点。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超过15000公里,道路测试总里程7000多万公里。下一步将加快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产业规模、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其中,在关键技术方面,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等实现装车应用,多款具备增强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新车型陆续发布。在示范应用方面,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车、干线物流以及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在有序开展。在网联发展方面,全国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7个国家车联网示范区完成了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

报告根据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想要了解更多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