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2023年中国租赁合作行业发展现状

租赁合作的行业的产业链主要涉及到租赁合作业务中的三方主体,包括供应商、出租人和承租人。上游主要为供应商和提供资金支持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中游为租赁合作公司,根据公司性质分为金融租赁、内资租赁和外资租赁,下游承租人主要在航空运输、建筑、印刷、医疗、汽车租赁等行业。

有业内人士表示,租赁行业的合作需求整体是大于竞争的。近两年来,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市场资金面总体趋于紧张,融资租赁企业更需要重视同业合作,以促进协同发展。我国融资租赁业正处于从粗放发展向稳定性竞争过渡阶段,协同产业链的发展才是未来主流的发展方向。


(相关资料图)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租赁合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

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行为。租赁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节税;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 租赁是一种以一定费用借贷实物的经济行为,出租人将自己所拥有的某种物品交与承租人使用,承租人由此获得在一段时期内使用该物品的权利,除双方约定外,物品的所有权一般保留在出租人手中,承租人为其所获得的使用权需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的费用(租金)。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是现代租赁业最常见的两种业务方式。

融资租赁合同余额情况而言,随着国内外资资本有所波动,我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数量变现缓步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5.85万亿元,较2021年下降0.36万亿元,细分企业类型来看,外资租赁、内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合同余额分别为1.27万亿元、2.07万亿元和2.51万亿元。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22年,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都设立了融资租赁公司,但绝大部分融资租赁企业仍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广东、上海、天津、辽宁、山东、北京、福建、江苏、浙江、陕西等省市的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占比较高。

目前,中国融资租赁行业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初期,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头部效应尚不明显。根据国内融资租赁公司股东背景的不同,初步可以分为三大类,银行系租赁公司,以国银金融租赁、工银金融租赁等为代表,主要股东银行有国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厂商系租赁公司,此类租赁公司母公司一般为制造业厂商,依托母公司生产的设备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主要服务于母公司的特定销售对象;独立第三方租赁公司,主要股东多为大型外贸、物流、综合性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民间资本以及专业投资机构,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2023年中国租赁合作行业发展现状

租赁合作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行为。租赁合作是一种以一定费用借贷实物的经济行为,出租人将自己所拥有的某种物品交与承租人使用,承租人由此获得在一段时期内使用该物品的权利,但物品的所有权仍保留在出租人手中。

伴随着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一些行业性问题开始逐渐受到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商务部制定了《内资融资租赁企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业内讨论和征求政策建议。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目前正在进行试点的"营改增",是一次大规模的结构性减税措施。具体到融资租赁行业,在税制改革范围逐步扩大的规划下,对于实际税负的计算、即征即退的时间、租赁物发票的开具等方面的政策实施,将是影响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和下一步业务走向的重要问题。

2021年5月起,国资委、央行、银保监会陆续发布文件,规范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要求回归业务本源,提升服务实业能力,多个省市在“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中也对融资租赁行业提出聚焦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划。同时相关政策也在持续加强监管,如2022年银保监会出台的《融资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规范了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融资租赁公司的非现场监管行为,包括信息收悉、风险监测、信息报送和监管措施等内容。租赁企业融资渠道和资本补充渠道逐步拓宽,资本保持充足水平,租赁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较好。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租赁市场相比,我国租赁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市场潜力。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租赁合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