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我国煤制天然气领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2023年中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发展分析

煤制天然气作为清洁产业,极大地节约了煤炭资源,提升了煤炭价值。随着技术的进步,煤制气项目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也大幅改善。但尽管煤制气企业较快发展,所占天然气市场份额仍不足1%,其天然气输送又依赖“三桶油”所建设的天然气管道,故在定价方面受制于人,盈利状况不佳。

发展煤制气产业是立足国内能源资源禀赋国情,增强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现有煤制气产能基础上,加大示范项目建设力度,推进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任务落实。目前国内已有煤制气的关键装备,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且传统煤制气工艺的能耗、水资源消耗等较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分析显示:

煤制天然气通常指采用已开采原煤,经过气化工艺来制造合成天然气(Synthetic Natural Gas, SNG)。在实践中,业界往往把煤地下气化(亦称为地下采煤,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UCG)也作为煤制天然气的一种。全世界已投产的工业级煤制天然气装置较少,而中国的煤制天然气在规划产能层面规模列世界之最。

数据显示,未来我国天然气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而利用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是缓解我国天然气供求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煤制天然气产品的低热值比国家天然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低热值高17.8%-21%,能量转化效率高。当石油价格为80美元/bbl时,与进口天然气、进口LNG相比,煤制天然气价格具有竞争力。

目前国内天然气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亦与日俱增。全世界天下太平远未到来,如在天然气进口上依然步进口石油之后尘,则会出现能源安全与否取决于国外的局面。出于国家能源安全之考虑,发展煤制天然气实乃上策。发展煤制天然气既可作无天然气供应地区的气源,又可作管道天然气的补充气源和调峰气源。一旦多联产开发成功和应用,则必将最终实现跨行业、多联产、集团化发展之路。自煤制油的新项目叫停后,煤制天然气项目相继出现。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天然气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利用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补充天然气资源的不足,是一条缓解我国天然气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3年中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发展分析

我国煤制天然气行业真正起步时间较晚,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核准的煤制天然气的示范项目包括:神华集团内蒙古鄂尔多斯煤制天然气项目、大唐国际内蒙克什克腾旗煤制天然气项目、大唐国际辽宁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新汶矿业新疆伊犁煤制天然气项目等。我国已获批建设的9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年总产能为375亿立方米。而除了这些已得到核准的项目之外,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和规划中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还有10多个,年总产能已达到1600亿立方米。

随着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加强环保等政策的实施,国内天然气消费市场将持续扩张。多渠道、多方式地扩大天然气资源供给,完善气源结构成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煤制天然气作为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替代和补充,既实现了清洁能源生产的新途径,优化了煤炭深加工产业结构,又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符合国内外煤炭加工利用的发展方向,对于缓解国内天然气短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从长远来看,我国天然气价格逐步上涨的趋势是确定的,因此,煤制天然气的成本优势将逐渐显现,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中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煤制天然气是另一个煤化工的重要方向,天然气的国内需求量大,技术也较为成熟。但是受制于天然气管道、国内的天然气价格较低等因素的制约,天然气的建设相对较为规范。我国的煤制天然气的发展定位为天然气战略的补充,不会作为天然气的主要供应来源。目前国内在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4个,批准总规模为151亿立方米/年,在建规模为43亿立方米/年。

煤制天然气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煤制天然气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煤制天然气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欲了解更多关于煤制天然气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