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hatGPT等通用大模型的出现,智算已成为算力新的发展方向,直接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随着大模型算法推动人工智能向更通用方向发展,我国智能算力需求激增。
(相关资料图)
六部门:到2025年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
工信部等六部门10月9日对外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
运载力方面,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间基本实现不高于理论时延1.5倍的直连网络传输;存储力方面,存储总量超过18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在算力赋能行业应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打造一批算力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工业、金融等领域算力渗透率显著提升,医疗、交通等领域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能源、教育等领域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每个重点领域打造30个以上应用标杆。
华为运营商BG总裁李鹏:到2025年,智能算力需求将达到当前的100倍
10月11日,在华为主办的第十四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华为高级副总裁、运营商BG总裁李鹏表示,到2025年,智能算力需求将达到当前的100倍。要充分释放这些算力潜能,需要更先进的网络能力:一方面,需要更大的带宽、更低的时延、才能更好的“联接智能”。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流量模型的变化,网络需要“内生智能”,持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当前我国智能算力保持强劲增长。从基础设施方面看,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投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25个,在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超20个。
从设备供给方面看,近6年我国累计出货超过2091万台通用服务器和82万台人工智能服务器,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达302EFlops。、
多方积极展开部署提升智能算力供给能力
随着大模型算法推动人工智能向更通用方向发展,我国智能算力需求激增。近期多方积极展开部署,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加大高性能智能算力供给,激发创新活力和应用潜力。
《河南省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实施高性能算力提升工程。加快建设郑州、洛阳等全栈国产化智能计算中心,构建中原智能算力网。到2025年智算和超算算力规模超过2000PFLOPS,高性能算力占比超过30%
《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将新增算力建设项目纳入算力伙伴计划,加快推动海淀区、朝阳区建设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形成规模化先进算力供给能力,支撑千亿级参数量的大型语言模型、大型视觉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科学计算大模型、大规模精细神经网络模拟仿真模型、脑启发神经网络等研发。
相关专家表示,地方依托智能计算中心为当地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普惠算力,支撑当地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创新。
智能算力行业未来展望
随着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AR/VR等关键信息技术逐渐成熟,社会中大量智能化场景将得到实现。根据罗兰贝格报告,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无人驾驶、智能办公、智慧医疗等场景的有效落地,物联网技术将推动智能消防、智慧工厂、智慧农场、智能家居等场景落地,区块链技术将推动应用于数字证书、信息加密等场景落地,AR/VR技术则可推动智慧商场、游戏、智慧课堂等场景落地。
以上场景未来将在产业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助力各产业创新、增强产业数字化程度并增强市场活力,在政务领域帮助政府提升运行效率、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居民生活幸福度,在民生领域推动社会民生保障、创造宜居空间、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共同推动社会向智能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数据,2021年全球数据总产量67ZB,近三年平均增速超过26%。
当前,人工智能正向多场景、规模化、融合度高的阶段发展,数据量急剧增长,算法模型愈加复杂,应用不断延伸,这对智能算力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放眼世界,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开发和部署智能算力资源,以塑造未来发展优势。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渗透程度也不断加深,利用智能算力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升用户体验、打造新的商业模式,成为不少行业、企业的共同选择。
报告对中国智能算力及各子行业的发展状况、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竞争替代产品、发展趋势、新产品与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中国智能算力行业发展状况和特点,以及中国智能算力行业将面临的挑战、企业的发展策略等。
想要了解更多智能算力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咨询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