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今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2.12万亿千瓦 2023年中国电能替代行业发展现状

电能替代的电量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部分超低排放煤电机组,无论是可再生能源对煤炭的替代,还是超低排放煤电机组集中燃煤对分散燃煤的替代,都将对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做出重要贡献。

稳步推进电能替代,还有利于提升我国电气化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让人们享受更加舒适、便捷、智能的电能服务;有利于部分工业行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此外,电能替代将进一步扩大电力消费,缓解我国部分地区当前面临的电力消纳与系统调峰困难,特别是个别地区的严重“窝电”问题。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电能替代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


(资料图)

电能替代是指利用安全、高效、优质、清洁的二次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通过对用能方式的改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实现社会的清洁发展。电能替代对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以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大作用。

我国电能替代主要包括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和电能输送等方式。以电代煤主要是将供暖燃煤锅炉、工业煤窑炉和燃煤厨炊等设施从用煤改为用电,减少直燃煤和污染物的排放。以电代油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领域,如电动汽车、推动电气化轨道交通的发展。以电代气主要是用以缓解燃烧气体能源的供应压力,提高安全性,主要集中在餐饮烹饪领域。电能输送主要将我国西部、北部的风电、光电以及西南部的水电等,通过超高压或特高压技术向全国各地进行输送,逐步减小内地的火电规模,优化终端能源消费结构。

在整个技术占比面板中,大工业制造行业、辅助电动力、燃煤电厂替代所占比重较大,而家庭电气化、电动汽车、油改电、电采暖所占比例比较少。其原因在于:大型的工业、电厂等,更新换代相对集中,而且数量巨大,属于国民经济中的大规模集中式管理,在政策的鼓励与市场的发展情况下,电能替代优势明显,发展迅猛。

而反观农村家庭电气化、电采暖、电动汽车等,属于大众的自主选择项目,农村居住非常分散,规模较小,在政策补贴没有非常到位的情况下,很多用户会选择观望,同时较多农村用户思想相对保守,对于电能替代还没有透彻的了解,很难在短时间内大量接受并支持,因此电能替代发展还需假以时日。总体来看,大规模工厂发展电能替代比较迅速,而居民用户尤其是农业用户潜力巨大,还需要政策的支持与媒体的宣传。

2023年中国电能替代行业发展现状

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是提高电煤比重、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稳步推进电能替代,有利于构建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新型电力消费市场,扩大电力消费,提升我国电气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同时,带动相关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2.1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全国多地一季度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在供电端,“绿电”地位更加凸显,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740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0.3%,同比增长86.5%;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5947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28.7%,同比增长11.4%。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实施电能替代项目29万个,在能源消费终端环节相当于减少散烧煤、直燃油2.6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2.9亿吨,为防治大气污染、促进社会节能减排、优化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作出积极贡献。2021年,全国完成电能替代量189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6.03%,2022年,电能替代量进一步降至1817亿千瓦时。经过多年推广,常规易实施、经济效益明显的电能替代项目已基本完成。在低碳转型和绿电消费需求的推动下,电能替代的新兴技术与设备有望成为驱动行业深入推进的动力。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与推行,电能替代项目的持续推进,我国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逐渐下降,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逐步提高。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由2018年的25.1%提升至2021年的26.9%,预计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至30%以上。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电能替代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电能替代研究报告以行业为研究对象,并基于行业的现状,行业经济运行数据,行业供需现状,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经营分析,行业产业链分析,市场集中度等现实指标,分析预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通过最深入的数据挖掘,对行业进行严谨分析,从多个角度去评估企业市场地位,准确挖掘企业的成长性,已经为众多企业带来了最专业的研究和最有价值的咨询服务过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