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去产能也是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对于煤化工产业而言,煤炭去产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煤炭去产能将减少煤炭供应量,导致煤价上涨,这将对煤化工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一定压力。煤化工企业需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减少能耗等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其次,煤炭去产能也将加强环保监管力度,对煤化工企业的环保要求更为严格。煤化工企业需要加强环保建设,提高治理水平,以满足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
煤炭的能源兜底保障作用不会改变,现代煤炭产业体系建设将加快推进,煤炭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数字化、低碳化引领煤炭高质量发展,清洁高效是煤炭产业主要发展方向,煤基与多能源融合发展空间广阔。到2030年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实现燃煤发电净效率突破50%,每年累计节煤8亿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0亿吨。到2035年,全面形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煤炭集中高效利用比例提高到90%以上,燃煤发电及超低排放技术进入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煤炭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显示:
(相关资料图)
当前,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风电和光伏正处于高增长阶段,但其绝对增量有限,虽然火电发电量占比逐步下降,但其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同比上升。基于确保能源安全以及绿色低碳转型的综合考究,煤电仍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体,其增长将带动动力煤消费需求的增长。
短期内,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和能源安全考虑,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改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2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综合判断,2023年全国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增强,煤炭中长期合同覆盖范围扩大,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继续加强,市场总体预期稳定向好,煤炭运输保障能力持续提升,预计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
从煤炭需求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带动国内煤炭消费保持增长。同时,国家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钢铁、建材等主要耗煤行业需求或有所减弱。预计2023年煤炭需求将保持适度增加。
2023年中国煤炭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去产能步伐不断加快,淘汰化解落后产能效果显著,行业初步回暖,煤炭企业利润持续提升,但也给煤化工产业发展带来了压力。煤炭去产能政策导致国内煤价高涨,同时煤炭去产能政策也加大了对煤炭新增产能的控制,煤炭矿区总体规划批复、产能核准等进一步大范围延缓,使得多个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的煤炭资源难以得到落实。
我国煤炭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等地,不少煤矿集中位于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近年来,通过在矿区生态重建理论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创新,多个矿区涌现出一批绿色矿山建设样板。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6%左右。
从供给端来看,我国煤炭生产量自2000年以来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煤炭生产量达到45.6亿吨。报告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煤炭生产总量将有小幅增长,在2027年达到高位后呈下降趋势,2030年下降至42亿吨左右。整体来看,未来我国煤炭产量将呈现“稳增—达峰—下降”的态势。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煤炭供需总量将保持小幅增长。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供给侧改革将持续推进,加快向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煤炭利用洁净化转变,加快推动煤炭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从煤炭供应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的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同时积极扩大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预计我国将继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推进煤矿产能核增和分类处置,推动在产煤矿稳产增产、在建煤矿投产达产,晋陕蒙新黔等煤炭主产区产量继续增加,大型智能化煤矿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弹性增强。预计2023年我国煤炭产量将保持增长、增幅回落。煤炭进口形势逐步改善,进口煤进一步发挥调节补充国内煤炭市场的积极作用。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煤炭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想了解关于更多煤炭行业专业分析,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煤炭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