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高科技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据统计,一个新型生物药从研究开始到上市平均需要10-15年,耗资约20-30亿美元。
(资料图片)
生物医药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也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在政策环境的有利推动下,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在16日下午举行的2023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式上,《2023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图谱》发布。
该图谱系统勾勒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全貌,展示了六大核心应用、四大产业平台和六大关键技术的部分代表性企业。六大核心应用涵盖了研发、生产、供应链、营销、质控和管理的关键领域。四大产业平台包括数据中台、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六大底层技术包括大数据、物联网、数据孪生、混合现实、区块链和5G。以上核心应用、产业平台和底层技术共同构成了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
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各国、各组织对生物技术产业的定义和圈定的范围很不统一,甚至不同人的观点也常常大相径庭。
生物医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的具有治疗或预防作用的药物和医疗器械,包括生物药、基因和细胞治疗、医学诊断试剂、生物材料等。生物医药是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生物医药行业可以划分为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生物药物三个子类,其中,现代中药又分为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物药品又分为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单克隆抗体等。
生物医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
生物医药企业陆续披露半年报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A股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已有285家公司披露了2023年半年报。
营收方面,有12家公司营收破百亿元,另有102家公司营收超10亿元。利润方面,共有186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已披露半年报公司总数的65.26%。具体来看,在这186家净利润增长公司中,有31家净利润增超100%,按照申万行业分类,医疗器械、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板块公司占比较高,分别有8家、7家、6家和5家公司。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生物医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分析:
对于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康恩贝在半年报中表示,撇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产品“康恩贝”牌肠炎宁系列产品、维C系列健康消费品及中药饮片的销售增长较快,是公司报告期内业绩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另外,上述285家生物医药公司中,有197家公司上半年研发支出同比增长,占披露半年报公司总数的69.12%。其中,16家公司的研发支出实现翻倍增长,另有133家公司研发支出实现两位数增长。
具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微芯生物的研发支出达到1.62亿元,同比增长113.38%,占总营业收入的67.12%。对于研发支出的增长,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投入,扩充了临床产品线,其中针对抗肿瘤及相关疾病的PD-L1口服小分子抑制剂获批进入临床。同时,公司有多个不同的早期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人才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
为吸引国内外领军科创团队入驻创新创业,上海市明确提出,对于符合条件的海内外引进人才,给予申办永久居留证、出入境便利等相关政策支持。杭州市则探索具有“杭州特色”的生物医药人才评价标准,在高层次人才分类评价中予以支持。
在政策的精准发力下,目前,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贡献了全国30%的产值、30%的药品销售额、70%的国产一类新药。随着《规划》推出实施,2022年以来,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合肥等长三角头部城市推出的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效应正在持续扩大。
随着《“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等政策落地实施,在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背景下,创新治疗技术加速推出,国民对生命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生物医药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持续深耕的价值。
报告对国内外生物医药行业的供给与需求状况、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市场消费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主要生物医药品牌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以及企业的应对策略。报告还分析了生物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行业的发展动向,并对行业相关政策进行了介绍和政策趋向研判。
想要了解更多生物医药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生物医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