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观察 >

2022年中国潜在独角兽地图:“京沪苏粤浙”企业占比达83.0% 近七成分布在国家高新区_天天视讯

12月23日,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2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以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总体数量595家,同比增长170家,增速为40.0%;其中新晋企业359家,同比增速为44.8%。

报告显示,潜在独角兽共分布在21个省份、50个城市,“京沪苏粤浙”企业数量合计494家,占中国潜在独角兽总数的83.0%,“北上苏深杭”企业数量合计418家,占中国潜在独角兽总数的70.3%。

此外,近七成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在国家高新区,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区、深圳高新区、南京高新区分列前五位。


(相关资料图)

这是长城战略咨询连续第三年发布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报告。从2019-2021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总体数量复合增速为26.2%;2020-2021年潜在独角兽企业新晋数量同比增速为44.8%,潜在独角兽企业上市毕业数量同比增速为72.7%,潜在独角兽企业成为独角兽企业数量的同比增速为89.7%。

长城战略咨询总经理武文生在发言中表示,潜在独角兽企业作为独角兽企业的后备军,是更具发展潜力和成长性的明日之星。潜在独角兽企业在引领赛道、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贡献作用。

“京沪苏粤浙”企业占比超八成

GEI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标准包括:(1)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2)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成立5年之内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1亿美元;成立5年-9年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5亿美元;(3)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

本次入选的总计595家企业中,有390家企业(占比65.6%)成立不到五年,公司估值已超过1亿美元;有205家企业(占比34.4%)成立5-9年,公司估值超过5亿美元。

从区域分布看,“京沪苏粤浙”企业数量占中国潜在独角兽总数的83.0%。其中北京常年稳居全国首位,潜在独角兽数量近150;上海潜在独角兽数量首次超过100家;江苏位居全国前三,潜在独角兽数量近100家,同比增长37家,是中国企业数量增长最多的省份。

按照城市分析,“北上苏深杭”企业数量占比达到70.3%,其中北京、上海、苏州、深圳新晋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都超过30家。

国家高新区是潜在独角兽企业的重要集聚地。我国40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在32个国家高新区,其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量最多,达133家,苏州工业园区潜在独角兽数量排名全国第三,拥有38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占苏州潜在独角兽企业总数的62.3%。

国家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副司长吴家喜在长城战略咨询、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报告发布会”上致辞表示,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企业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与重视,展现出巨大创造活力,科技属性、实体经济属性愈发明显与突出,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他表示,国家高新区要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持续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生根萌芽”提供“优质沃土”,为科技型、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营造优质环境、提供广阔平台,为我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高”“新”力量。

苏州工业园区潜在独角兽企业同比增长超40%

前述发布会上,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在致辞中介绍了苏州的基本概况,并邀请各路英才来苏创新创业、共谋发展,在“大有可为”的苏州展现“更大作为”。

武文生介绍了苏州潜在独角兽企业的赛道分布情况。2021年苏州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于15个赛道。苏州以生物医药为一号产业,统筹“1+N”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拥有生物医药潜在独角兽33家。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优势凸显,拥有生物医药潜在独角兽企业27家,占全市生物医药潜在独角兽33家的81.8%。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林小明在发言中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创业环境。他表示,园区已累计培育各级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137家,并呈现出数量增长快、产业领域新、企业活力足的特征,2021年园区企业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达38家、同比增长超40%。

记者了解到,苏州工业园区从2018年开始启动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加速抢占创新发展“新赛道”,逐步探索和深化新物种企业梯度培育新打法。

截至当前,苏州工业园区的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三大新兴行业,在创新药、智能驾驶、机器人、数字文娱、云计算等新赛道新领域涌现一批爆发性成长的企业。近百家企业实现短期高频融资,累计上市的瞪羚、独角兽企业37家,占上市企业总数的60%。

不仅如此,苏州工业园区已集聚科技创新型企业9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00多家,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61家,其中科创板上市17家。

当前,园区正在加速推进建设“一流的产业新区、一流的开放名区、一流的创新园区、一流的中心城区”,奋力迈向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京沪苏粤浙 国家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