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观察 >

“今月还同古月圆”:策展人丛涛解读荣宝斋深圳当代水墨新展

9月30日,《今月还同古月圆——李津、武艺、桐溪小蝉、党震四人作品展》在荣宝斋(深圳)空间展出。

本次展览由尹吉男担任学术顾问,丛涛担任策展人。参展四位艺术家作品,呈现了当代水墨丰富的可能性。展览将持续至10月13日。


(相关资料图)

李津在活色生香中沉醉、惊诧、疲惫、顿悟,从不掩饰他的市井和欲望;武艺的题材丰富多变,但解构这些题材的方式独属于他,以看似不着调的戏谑幽默,轻描淡写地一戳,正中要害。

桐溪小蝉的诗词与绘画都是她生活的一部分,贯穿始终的是朴素、浪漫、生意盎然的心灵世界,笔墨、山水、花鸟这些传统元素在她的世界中获得自由,弥漫着古典的优雅和童心天趣。

党震在终南山中遇到自己,不再执着于传统与当代、山水与风景,回归山水精神的同时跳脱了概念与程式。

“这四位艺术家的成就在于他们不是努力让自己画得像水墨,而是用水墨画出了他们自己。四位艺术家的水墨作品,展现了四个有趣的灵魂。”丛涛说。

近三十余年来,当代水墨、实验水墨异军突起,构成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潮流,折射中国当代艺术探索发展历程,也是艺术界长期探讨和关注的命题。

就此,丛涛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新的文化语境已经为艺术实践带来新的问题,也必然带来新的风格。

【访谈】如何看待当代水墨的“不美”

羊城晚报:本次展览主题展现传统和当代的关系。创作者可以如何找到传统和当代的最大公约数?

丛涛:这个展览更想讨论的是传统与当代艺术的同的部分,我觉得最大的同要回到艺术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展览的名字叫“今月还同古月圆”,古月、今月何曾有差别,不同的其实是看月亮的人,是人的情思,所以艺术的本质是人的表达,是每个人真实的、朴素的、动情的生命叙事,艺术真正回归到了人,自然也就有了个性,有了创造力,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每个当代人的感受和思考都必然代有这个时代的影响,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真实的个人叙事中一定有当代性。我个人认为,不要被传统、当代这些概念困住,想问题、做判断要回归到本质,艺术创作要回归到感性的自我认知。

羊城晚报:十年前当代水墨有一时之热,如今似乎冷静下来。怎么看这些年当代水墨的发展?

丛涛:任何艺术潮流,有兴起就会有沉淀,中国当代水墨的兴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西方现代哲学和艺术观念的冲击、文化传统与笔墨观念的怀疑等这些八十年代的思想激荡,都对当代水墨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今天认为的当代水墨的代表艺术家和风格,他们都曾处理过这些问题,而且都给出了各自精彩的答案,所以他们或多或少地进入了历史叙事。今天的社会文化语境不同了,新的文化思考、新的文化诉求,是年轻一代艺术家需要面对的问题,也必然会出现新的风格。

考虑当代水墨的问题,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不能用之前的当代水墨经验作为价值标准衡量正在出现和将会出现的新风格,这跟不能用传统水墨的标准衡量九十年代的当代水墨是一个道理;二是不能简单的用市场的反映衡量当代水墨,市场资本有自己的逻辑,核心是盈利,当代水墨板块的市场热度不高,不意味着当代水墨就不如其它当代艺术形式有价值。

羊城晚报:当代水墨具有某种实验性,会让不少人看不懂,或者觉得“不美”。您有何回应?

丛涛:审美确实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有意义的视觉形式不一定能激发美感,能激发美感的视觉形式也很可能没有什么当代意义,最理想的状态肯定是意义和美感兼具。

讨论当代水墨的审美问题,可以先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当代艺术的多元价值,我们能不能接受美和意义,甚至包括其它一些价值,都是艺术诸多价值的一元;另一个就是“美”到底是什么的问题,美学层面对美的探讨从来就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现实生活中,我们彼此之间也从来没有就美的观念达成完全的一致,我们能不能接受一个我们自认为非常美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并不美的事实?

了解艺术史和文化史的话,还会发现,审美观念往往是被塑造和建构的,不同时代、民族、阶层,审美也不同。我认为,要想真正了解或者接纳当代艺术,反思“审美”这个问题本身是一个门槛。

羊城晚报:本次展览在深圳展出。深圳及湾区的艺术氛围似乎热起来,您有这方面的体会吗?

丛涛:深圳是最近几年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也是继北京、上海之后,新的中国当代艺术聚集地。热度起来了只是第一步,一个城市,它的文化态度,尤其是它在与国内、国际当代艺术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调性和趣味,这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荣宝斋在深圳做这样一个当代水墨的展览,本身其实就有丰富的意义,荣宝斋本身有传统水墨的基因,广州和深圳的荣宝斋相继成立并且展现出一个对当代水墨和当代艺术的浓厚兴趣,这里边一方面是荣宝斋在自己的蜕变,另一方面也是进入深圳之后与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的融合。未来深圳以及湾区的艺术氛围肯定会越来越好,同时,广东的历史文化经验也预示着这里一定能够激发更加丰富多元的当代艺术能量。

文 | 记者朱绍杰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