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快讯 >

张晓萌:我怎样做金融?理性的思维、开放的心态、长期的坚守

张晓萌

花旗银行(中国)上海分行行长。20余年银行从业经历,个人曾荣获上海“海外金才”,“沪上金融家”称号,带领团队获得多次“上海金融创新奖”、Euro Finance “陶朱奖”、Adam Smith等奖项。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硕士,渥太华大学MBA,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和国际金融双学士。

从踏上工作岗位到今天,我有幸从事金融行业20余年。


(资料图片)

20余年的职业生涯,浓缩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对于我个人而言,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职业机会;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技术变革与新生代员工的加入,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生机。

时代的变革,总能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变化。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亲身感受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变迁,经历了银行业务模式的不断革新,见证了金融科技的持续迭代,参与了传统银行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金融行业大发展,造就“金融人生”

客观来说,个人的发展离不开时代和所处行业的发展。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士自然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国的金融行业实现了历史性飞跃,金融实力不断增长,国际金融地位更是大大提升了。金融市场结构日益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规模的持断扩大,各类金融产品也不断增多,市场参与主体日益丰富,为国内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越来越优质的金融服务,推动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从某种角度而言,当行业的“风口”显现时,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一种机遇。

我毕业于上世纪90年代末,大学时的第一专业是电子工程,国际金融只是第二学位。当初,在选择就业方向时,之所以放弃热门的通讯行业,而是拥抱了银行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银行业转型发展的无限憧憬,网上银行、电话呼叫中心等新业务新模式逐渐出现,为银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我相信,加入这样的一个行业,一定能够遇到和参与许多有趣的事情。

我的银行业职业生涯,从中国银行信用卡部网上银行项目经理起步,并于2004年加入花旗银行,先后担任过花旗中国区域性流动性产品经理、贸易金融产品主管、花旗银行亚太区产品经理、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和广州分行行长。

每一次工作岗位的变动,都是一次挑战,也意味着一次新的历练。每一段经历也都会带来全新的感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当时在花旗银行香港分行工作,负责亚太区17个国家和地区的流动产品管理。在那个时期,我亲身经历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跌荡起伏,尤其是亲眼目睹了东南亚国家的资金流动性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对比之下,中国当时的“四万亿”投资计划,让中国经济迅速恢复“体能”,并得以继续稳定高速发展。这让我看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基础,也看到了中国在国际市场、包括金融市场上逐步提高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

从香港回到上海之后,我开始负责花旗中国人民币国际化业务。2013年,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我担任花旗中国上海分行副行长兼自贸区支行行长,负责开展自贸区支行业务工作。在那段时间,我带领团队做了许多市场的“第一”:第一笔人民币跨境资本金,第一笔中国至拉美人民币信用证,第一笔中国和伦敦全自动人民币资金池,第一笔跨境轧差结算等等。

现在回想起来,要感谢金融行业大发展带来的机遇,造就了我的职业成长。“智者顺时而谋”。我个人认为,只有抓住行业发展赋予的机遇,个人发展也才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当捕捉到行业“风口”时,你也就能够主动把握住自己的职业发展。

事实上,在人生的旅途中,任何事都是如此,抓住了机遇也就赢得了未来。

保持理性、开放、长远的思维方式

我们都知道,思维方式决定着存在的意义,也决定着每个人正在做的事情。思维不仅能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更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从这个角度来说,思维方式是永远不会过去的“风口”。

这些年的银行业从业经历,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要保持理性思维和风险意识。我一直认为商业思维就是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就像欧美商学院的入学考试GMAT,其核心考察的就是用最精炼的语言展现逻辑思维能力。相较于其他行业,金融行业市场变动和发生风险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更大,从事金融工作更多的是需要以开放和长远的态度,理性分析,敬畏风险,去获取更加长期的、可持续性的收获。

对于银行业来说,随着数字化的逐渐普及,客户的商业模式也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银行也需要运用金融科技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过去的银行是实体银行,主要特征为人工密集、纸质化、速度慢等;现在的银行多为电子银行,主要特征可以总结为数据化、标准化、开放、快速、精准等;而未来能够持续占据市场的银行,是超联通银行。

同时,银行的基础设施也将向非银行机构开放,全球银行的运营将被标准化,全球的交易清算能够得到实时处理,每家银行、清算系统、企业和政府都将通过API(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进行连接,形成超联通的环境;银行也通过与第三方平台合作,以开放API共享金融数据,实现开放银行的理念,使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元的金融服务,享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

从发展趋势来看,保持理性、开放、长远的思维,是银行机构未来发展的基础。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金融机构大有可为

我一直认为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只有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党的二十大报告,也为中国金融发展明确了战略定位,“未来我国的金融发展要围绕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着力点的战略目标”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这使得我国的金融业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目标。

通俗来讲,金融机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投融资服务和风险管理。而从实践来看,不同生命阶段的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银行通常代表了市场上比较便宜的融资资金,其对风险控制和企业经营风险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其所服务的融资企业通常以稳健型为主。初创和中小企业往往融资需求最大,又由于其潜在的经营风险,直接融资可能更适合其业务发展。而企业如果经营到达一定规模,特别是对于“走出去”的企业而言,选择跨国金融机构会对其业务有更大的支持作用。

金融行业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面对全新的发展趋势,如何让金融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如何在风险较高时帮助企业获取融资?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的直接融资?如何创新渠道发挥促进直接融资发展的作用?这些将是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最后,谈谈两个年轻职场人关心的话题。

一个是关于女性的职业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职业女性的比例和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银行业一直是女性从业比例比较高的行业,因此也会经常听到关于女性职业发展的讨论。我观察到,相对于男性,许多女性在工作中表现得更为谦虚谨慎,许多女性对工作要有100%甚至120%的把握,才会说出“我可以”。此外,女生更注重于做事,把事情做好,女性领导者往往表现为技术型领导。我的感触是,女性如果希望在职业上有所发展,首先要有家庭的支持,许多职业女性需要兼顾家庭和工作,家人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在工作中请忘记自己的性别,不要自我设限,提高运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最近几年我们也看到许多新兴行业的崛起,也听到越来越多的年轻求职者讨论是选择进入新兴行业,还是选择传统行业(例如金融行业等)就业。我对年轻求职者的建议是,要理性地考虑“天时 、地利、人和”三个维度。天时是成功的契机,要结合时代背景,衡量所选择的行业是不是有发展前景。地利是成功的环境,选择合适的城市,例如所在的行业是不是该城市的核心产业。人和是成功的保障,在职场中的小环境也很重要,能否在合适的环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与相关各方共同努力实现目标。

对于已经进入金融行业的年轻从业者,需要不断地提高个人能力,用知识去创造价值,用努力工作去赢得客户。人生如逆旅,每个人都是行人。只要坚持初心,不断地学习,就会有惊喜在等着你……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