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2022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现状与发展前景

2022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现状与发展前景

近年来,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航天产业基础设施达10多个,分布在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成都、南京、长沙、济南等地。

全国商业航天融资规模5年增长近15倍,已逐渐形成以卫星制造为上游、卫星发射及测控为中游、卫星运营及应用为下游的商业航天产业链。

近年来,得益于区位、政策等因素,海南将商业航天确定为核心产业之一。海南省政府指出,目前商业航天市场需求很旺盛,市场潜力很巨大,海南文昌作为中国首个滨海低纬发射基地,发射成本最低,大直径火箭运输最便利,航路落区最安全,发射最高效,自贸港政策最优。

今年7月,海南公布《高新技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逐步将文昌国际航天城打造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商业火箭研发基地,建设商业遥感卫星研制全链条。该《规划》的目标是,到2025年,海南航天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人民币。

围绕海南的航天战略,国内大量相关机构纷纷进驻海南。去年年底,海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文昌市人民政府、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四方签署合作协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海南分院落户文昌。

根据中研普华出版的《2021-2026年中国航天工程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

我国商业航天起步于2015年,短短五年时间内,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市场的需求驱动下,我国商业航天行业已经初具雏形,2020年其市场规模约10202亿元。随着我国航天技术逐步提升以及下游应用场景更加丰富,我国商业航天市场将逐步完善。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市场规模达12300多亿元。

除了经济效益,商业航天还辐射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在欧洲和美国,商业航天是目前主要的就业增长点之一。

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发展趋势

商业航天行业爆发式增长的今天,国内已有160家相关企业,从事发射服务的商业航天企 业有10余家,竞争激烈异常。然而,由于高投入和长周期是航天产业的特点,商业航天企业需要足够的资本支持。

国内大部分民营企业还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到实现持续盈利还需要一段证明时间, 且始终没有出现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如何保证资金链正常成为巨大考验。

近年来,随着全球低轨星座建设的热潮,亚马逊、三星、波音等科技巨头也相继披露星座计划,在卫星规划数量增长迅猛的背景下,也反而使得商业化火箭发射频次需求陡增。

因此,在现阶段,全球火箭商业化所必须经历的是产业技术升级、成本压缩、客户个性化服务及产品周期缩短等过程。从全球知名火箭公司的发展特点来看,大多公司是以可靠、快速响应、低成本、小型化等特性为发展定位的。

更多航天工程行业详情,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1-2026年中国航天工程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关键词: 发展前景 运载火箭 市场规模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