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什么是影子银行? 2022年中国影子银行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全球速递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最新出炉的《中国影子银行季度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广义影子银行资产减少了约1.34万亿元,至57.8万亿元,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同时,影子银行资产占名义GDP的比例从2020年底的58.3%降至52.9%,续创8年半的低点。报告指出,随着资管新规3年过渡期即将届满,今年内中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将会继续下降。此外,2020年底以来出现债券违约及信贷压力导致新发行债券的规模继续下降。

报告显示,中国影子银行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也从18.9%降至17.6%。今年前8个月,新增银行贷款小幅增长0.2万亿元,达到8月底的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与此同时,新增直接融资降至3.0万亿元,较2020年同期下降了33.2%,而造成较大降幅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发债的减少。

今年1-8月核心影子信贷净供应减少1.4万亿元,上年同期减少了0.2万亿元。今年8月银行对非金融私营部门贷款的同比增长率12.2%,较2021年2月13.4%的增速高点进一步下降。分类别来看,主要的下降部分是理财产品和资管计划对接资产减少了1.1万亿元,原因在于证券公司和私募基金在资管新规3年过渡期即将结束之前加快缩减通道类产品规模。


(资料图片)

根据中研普华出版的《2021-2026年中国影子银行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显示: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国内的“影子银行”,并非是有多少单独的机构,更多的是阐释一种规避监管的功能。如人人贷,不受监管,资金流向隐蔽,是“影子银行”。几乎受监管最严厉的银行,其不计入信贷业务的银信理财产品,也是“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有三种最主要存在形式: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

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其中,规模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是“银信合作”,银信合作的信托方式属于直接融资,筹资人直接从融资方吸取资金,不会通过银行系统产生派生存款,这样就降低了货币供应的增速。同时,银行通过银信合作将资本移出表外,“减少”了资本要求,并规避了相应的准备金计提和资本监管要求。另外,信托公司资金大量投向各级政府基建项目,形成集中度风险和政府融资平台违约风险。

影子银行规模扩大带来的风险

一是降低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一些影子银行将资金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业、"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等行业和领域,干扰了宏观调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影子银行采取刚性兑付政策掩盖债务问题,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二是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和业务与正规金融体系盘根错节,一旦缺乏有效防火墙,会导致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传递。

三是冲击正规金融机构经营。一些影子银行收益率不合理高企,误导客户并加剧了不正当竞争,造成金融机构业务流失。

四是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盲目扩张,不重视风险管理,加之有关部门没有对其日常运营进行有效监督,容易出现超范围经营等问题。

鉴于此,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对于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潜在风险,要合理界定监管的范围和力度,加强监测统计,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构建差异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防范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进而指出,应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想知道更多中国影子银行具体分析,可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1-2026年中国影子银行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市场深度 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