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中国大豆年消费量约1.1亿吨 国产大豆产业产销现状与问题研究-天天热头条

中国是世界大豆原产国,要珍惜国产大豆特色优势,持续拓展食用大豆领域的消费潜力,与进口饲用大豆进行差异化‘豆’争。

中国大豆年消费量约1.1亿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估计,近年来,中国大豆年消费量约1.1亿吨。其中,85%以上用于压榨消费,主要满足饲用和油用需要,以进口大豆为主;不到15%用于豆制品、蛋白粉等食用消费,约1400万吨,基本以国产大豆为主。

2023年1月,农业农村部就大豆、油料提出了“再扩种1000万亩以上”的新目标。2月6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指出,“全力稳住大豆面积”。会议强调,“要攻坚克难扩种大豆油料”。其中,包括“加大大豆种植支持力度,着力缩小大豆玉米种植收益差,千方百计稳住净作大豆”。

在重视“种”的同时,更要重视“卖”。否则,很容易损害农民利益。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工企业犹如血液中的红细胞,是保障大豆产业链整个有机体健康运行的关键。政府应鼓励加工企业多发挥作用。

本轮大豆振兴这4年来,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每年的国产大豆都能充分满足城乡居民食用消费需要。即便是产量最低的2021年,亦有240万吨剩余。换句话说,在食用方面,国产大豆能够保证自给;在饲用方面,中国严重依赖进口。

因此,官方所谓“推动提升大豆自给率”,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推动提升饲用大豆自给率”。

事实上,尽管官方提出过2025年的阶段性目标,甚至在未来可能会提出更高目标,大豆自给率却并没有明确目标。业内人士基本都认为,国内不太可能实现大豆基本自给,将来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要依赖进口。

为了改变大豆自给率低的现状,去年我国实施大豆扩种计划,大豆增产明显。新季大豆上市以来,价格高开低走,农民惜售心理较为严重,产销矛盾突出。要解决国产大豆问题,要重视大豆扩种,也要重视大豆销售,不断拓宽国产大豆市场空间,实现国产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

国产大豆产业产销现状与问题研究

国产大豆产销矛盾突出,根源在于供给过剩。我国大豆市场分为以国产大豆为主的食用大豆市场和以进口大豆为主的饲料大豆市场,两个市场相对独立,又具有替代性。我国食用大豆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常年消费量在1400万吨至1600万吨之间,但饲料大豆严重短缺,主要依赖进口。去年国产大豆产量突破2000万吨,消费量约为1500万吨,明显供大于求,仅靠食用无法完全消化。国产大豆也可以压榨,但价格高、出油率低,压榨企业不愿意采购国产大豆。

黑龙江是全国第一大豆主产区,2022年大豆产量900多万吨,增产近200万吨,大豆产销矛盾尤为突出。这是因为,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以前以压榨为主,大豆就地加工转化能力强。近年来,随着国产大豆从压榨领域转向食用领域,全国崛起一批以大豆制品加工和蛋白质综合利用为主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和东北三大地区。黑龙江大豆采购主体和销售区域也向省外转移,向大豆蛋白集聚的山东转移,向调味品聚集的华南、华中、华东等区域,以及河南、广东等人口集聚的大豆主销区转移,黑龙江大豆就地转化能力减弱。加之,去年其他省份大豆增产近200万吨,对黑龙江大豆形成竞争。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大豆深加工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大豆加工企业是国产大豆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受上游价格上涨和下游需求不振的影响,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经营步履维艰,无法为增产后的大豆销售提供支撑。从短期来看,国家应该通过加工补贴鼓励引导企业入市收购国产大豆。从长期来看,国家应该大力扶持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加快构建全产业链体系,引导大豆加工企业到主产区投资设厂,建设大豆原料基地,实现订单式生产。这样,不仅解决了大豆扩种的问题,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而且引导大豆主产区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变,引导农民从“种什么卖什么”向“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转变,有效促进了产销对接。

扩种大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面对国产大豆供给过剩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国产大豆消费空间应是长久之道。大豆是现有农作物中蛋白含量最高、质量最好的农作物,有“植物蛋白之王”的称号。近年来全球豆制品消费大幅增加,利用大豆、小麦等植物蛋白生产的“素肉”受到消费者追捧。作为传统大豆食品生产大国,我国有着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企业应该根据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开发豆制品,发展大豆精深加工,不断延伸大豆食品产业链条。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实现产品多样化,不仅要生产豆油、豆腐、豆皮、豆奶等初加工产品,还要研发生产大豆蛋白产品、休闲产品、素肉以及维生素、异黄酮、软灵芝等高附加值产品。现在“预制菜”发展火热,传统的豆制品如何在可行的范围内实现绿色加工,乘上“预制菜”发展东风,实现快速发展,是值得企业研究的问题。

上周USDA发布供需报告,由于12月美国遭遇严寒天气导致压榨放慢,因此将美国大豆压榨量调整为22.3亿蒲式耳,较上月调减0.15亿蒲,但产量和出口数据维持不变,因此也将期末库存相应上调1500万蒲至2.25亿蒲式耳,但这仍是七年来的最低水平;阿根廷新作大豆产量进一步下调至4100万吨,较上月预期减少了450万吨;此外美国农业部还将巴西大豆出口量上调了100万吨至9200万吨,将中国大豆压榨量下调100万吨至9400万吨,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小幅调减150万吨至1.02亿吨。整体来看此次美国农业部的调整都在预期之内,对市场影响程度有限,国际大豆供需仍将维持偏紧格局。

南美天气方面,虽然南里奥格兰德州的降雨不足以改善整体的干旱情况,预计产量有所减少,但是中西部的良好表现使其无法影响巴西本年度整体的丰产预期,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表示本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529亿吨;阿根廷方面的减产或已成定局,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对其新作大豆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影响,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甚至将阿根廷大豆的预期值调低至3450万吨,为近14年来的最低产量。国内方面,由于养殖端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行和养殖利润下跌后补栏不积极的影响,饲料市场整体交投比较谨慎,国内现货价格小幅走弱。阿根廷本年度的减产基本已成定局,随着对其产量预估的不断调减,全球整体大豆供需格局也愈发偏紧,预计未来美豆及国内豆粕价格仍将维持上涨趋势。

2月报告下调了全球大豆产量及期末库存。产量来看,2022/20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环比调减500万吨至3.83亿吨。贸易方面,2022/2023年全球大豆出口量较1月报告有所增加,报告环比下调了大豆出口量6万吨至1.67亿吨。消费量来看,2月预测的压榨量较1月报告有所下调,国内消费则环比亦有所下调,分别环比变动-342万吨及-308万吨至3.24亿吨和3.76亿吨。库存来看,全球期末库存较1月预测值环比调减1.44%至1.02亿吨。

《2023-2028年大豆深加工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 期末库存 大豆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