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中国肥皂产业链较为清晰 肥皂行业市场趋势预测分析

肥皂是脂肪酸金属盐的总称,日用肥皂中的脂肪酸碳数一般为10-18,金属主要是钠或钾等碱金属,也有用氨及某些有机碱如乙醇胺、三乙醇胺等制成特殊用途肥皂的。肥皂包括洗衣皂、香皂、金属皂、液体皂,还有相关产品脂肪酸、硬化油、甘油等。


(资料图)

肥皂之所以能去污,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分子的一端有亲水性,另一端则有亲油脂性,在水与油污的界面上,肥皂使油脂乳化,让油脂溶于肥皂水中;在水与空气的界面上,肥皂围住空气的分子形成肥皂泡沫。原先不溶于水的污垢,因肥皂的作用,无法再依附在衣物表面,而溶于肥皂泡沫中,最后被整个清洗掉。

肥皂产品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消费品, 开放初期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将会不断提高,肥皂的功能与用途的不断改进,市场需求量也逐步扩大。

肥皂产业链分析

中国肥皂产业链较为清晰,上游为原材料,主要由动植物油脂、烧碱、香料、染料;中游为肥皂制造,主要有透明洗衣皂、增白洗衣皂、植物洗衣皂、普通洗衣皂;下游为肥皂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商超、日化店、便利店、电商平台。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肥皂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烧碱为制作肥皂重要的上游原材料,烧碱的产量对肥皂行业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烧碱产量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从2016年的3283.9万吨上涨至2021年的3891.2万吨,同比2020年上涨6.81%。随着中国烧碱产量的增加,带动肥皂产量的上涨。

中国肥皂产量与烧碱呈现正相关关系,2015-2019年中国肥皂产量趋于平稳发展,2020年,中国肥皂随着疫情态势的加剧,国民个人卫生需求上涨,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2021年中国肥皂产量为135.8万吨,同比2020年上涨7.78%。

肥皂行业市场趋势预测分析

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肥皂产品品质得到很大的提升,但较发达国家产品,仍有较大的差距,产品竞争力有待提升。

中国肥皂行业CR5为54.7%,格局较为集中,其中舒肤佳占比最重,占比35.7%,为中国肥皂行业的龙头企业,占比第二的为六神,占比5.3%,占比第三的为力士,占比4.8%,占比第四的为纳爱斯,占比4.6%,占比第五的为宝洁,占比4.3%,其它企业占比45.3%。

我国已逐步步入消费社会,目前全国个人消费总额已居全球前列,加上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政策引导,社会消费能力稳步提升。同时,消费群体迭代,消费模式、消费观念升级也给国内肥皂带来了新的机遇,消费者愿意为品质更好、更健康的消费品买单。

顺应防疫及个人健康需求,消费者对于杀菌、抑菌和消毒类产品需求量大增。消费者更认同和喜爱具有清洁、杀菌、保健等作用的添加了天然食盐成分的日化产品,对沐浴盐、足浴盐、洁面盐和盐牙膏等产品也展现出旺盛的尝试欲望和消费热情。消费者的关注点,逐渐从产品价格向产品的舒适、健康、个性满足等特殊属性转移。

随着天然健康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纯天然手工皂日益受观到中青年白领女性的青睐,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摈弃人工化学合成化妆品,选择纯朴的天然护理用品。作为新的沐浴护肤消费趋势,纯天然手工皂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其成为在中国内地的金色行业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肥皂至今仍被作为良好的清洁工具为人们使用,虽然目前国内肥皂使用量正在逐步减少,市场需求日益萎缩,但是我国中高端肥皂仍需依赖进口,这也直接给行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思路。

未来我国肥皂行业将向中高端市场发力,本土实力较强的品牌企业也将走品质化、高端化发展道路,例如在肥皂的原料上更加多元化,使用更加天然、品质更高的动植物油脂,或是在肥皂中加入香料或其他添加物制成合成香息,或者添加药物成分如酚类化合物制作成药皂等,以求打破国际领先品牌企业的高度垄断局面。

高端香皂的发展最终还是要求产品创新,如市场已有的调理身体的精油香皂、美白肌肤的红酒精油、延缓皮肤衰老的美容香皂等等,这些接近化妆品的明显诉求可以帮助香皂脱离其仅为清洁用品的固有形象,继而建立与化妆品类似的品牌新形象。要打破发展瓶颈,提升产品竞争力是唯一的途径。

本报告利用中研普华长期对肥皂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应用先进的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结合肥皂行业的背景,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了中国肥皂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规模和竞争格局;分析了行业当前的市场环境与行业竞争格局、产品的市场需求特征、行业领先企业的经营情况、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肥皂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