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电动汽车的一大优势是使用成本低于燃油车,不少车主购买电车是为了节省油费,然而近期,各地充电桩充电费用涨价引发了热议。
充电桩充电价格上涨
近期,全国多地多个品牌的充电桩充电价格有所上涨。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跃升至1620万辆。8月当月,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84.6万辆。此前,由于充电桩建设相对滞后,时有新能源车主抱怨充电不便、不敢放心跑长途。近两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今年1—8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99.8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达47.4万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目前,多数居民通过随车配建的私人充电桩充电,而此次涨价的主要是公共充电桩,对自用新能源车影响不大。
充电桩可以类比加油站,是新能源汽车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也是纯电汽车能源供给的唯一来 源。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对充电的需求迅速增加。因此,足量足质的充 电桩配套是保障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的基石。 根据充电方式、服务对象、安装方式、充电接口的不同,充电桩可以分为:直流/交流充电桩、 公共/私人充电桩、落地式/挂壁式充电桩、一桩一充/一桩多充等。
充电桩成本构成与重要器件介绍
充电设备占充电桩建设成本约93%,其中充电模块占充电设备成本约50%。充电站建设中,主要 成本来自充电桩硬件设备(成本占比93%)。以常见功率120kW左右的直流充电桩为例,其设备 构成包括充电模块(成本占比50%)、配电滤波设备(15%)、监控计费设备(10%)、电池维护 设备(10%)等。 成本大头充电模块的主要成本构成:功率器件(30%)、磁性元件(25%)、半导体IC(10%)、 电容(10%)、PCB(10%),其他如机箱风扇等占15%。
运营商玩家“三分天下”:主要有第三方企业(重资产为代表的特来电、跑马圈地建设充电站, 轻资产为代表的云快充、加盟-服务费分成模式)、能源企业(国南网、三桶油等)、车企。 国内运营商 CR5维持在近70%的高位。第一梯队“五大家”为: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市占率始终处于行业领军地位,云快充近年来后来居 上,两大电网合计占比稳定。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分析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产业发展进入市场化扩张期。同时,受政策端和需求端双重因素驱动,充电基础设施也在加快建设,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充电桩521.0万台。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国内充电桩的市场空间将超千亿元。
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推广发展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充电桩行业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7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18.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42.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超预期增长,充电桩产业链有望迎来风口,2023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国内新能源车销售为508万辆,同比增长39%。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持续攀升,充电费用还有上涨可能。充电背后的“生意”值得关注。
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以及国家“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不少“玩家”正在这一市场积极布局,例如中石油收购普天新能源、壳牌加快建设充电桩。9月12日,福特汽车公司、宝马集团和本田汽车联合成立一家新公司,致力推动汽车电力的智能使用。
车企、房地产、家居、能源企业纷纷进入汽车充电这一赛道。 除此之外,中海油也加快了脚步,首座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站外充电站今年8月已在惠州投运。中石化则计划到2025年在5000多个加油站建设快速充电站,目前已建成2000多个。
目前国内大多数充电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虽然汽车充电这一赛道热闹非凡且前景广阔,但是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充电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9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3年第9号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发布了下一代传导充电国家标准GB/T18487.1—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7930—2023《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字通信协议》、GB/T20234.4—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4部分:大功率直流充电接口》,该套标准的发布标志着ChaoJi充电技术路线获得国家批准。
面对充电桩这一美好蓝图,当前仍有一系列难题需要解答。同以往充电桩、新能源车的简单二维状态不同,车、能、路、云融合发展其中涉及到的主体包含了车厂、用户、政府、电网、住建等一系列主体,如何让其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是制约充电桩市场发展的难题。
目前,我国围绕电动汽车充换电智能化、低碳化、车网互动商业化已成为发展方向,行业对智能有序充电、聚合运营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全球充电桩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千亿元规模
据券商机构预测,全球充电桩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千亿元规模,这将是未来2~3年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
充电桩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充电桩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充电桩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充电桩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