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碳中和的一致共识下,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有望快速提升。而其中,由于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大幅下降、以及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BIPV等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未来全球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有望持续快速增加。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的预测,保守情况下2025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90GW,相比2020年48.2GW,复合增速为13.3%。而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270GW,相比2020年130GW,复合增速为15.7%。
(相关资料图)
光伏设备指光伏制造型企业用于生产原料、电池组件、零部件等产品中使用的,并在反复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和功能的机器设备。光伏设备主要包括硅棒/硅锭制造设备、硅片/晶圆制造设备、电池片制造设备、晶体硅电池组件制造设备、薄膜组件制造设备等5大类。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指出,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工业新动能持续壮大,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光伏设备、动车组等产品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1—8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6%,增速较1—7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5.3个百分点,持续引领工业企业利润稳步恢复。
光伏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状况深度调查分析
光伏设备行业作为光伏产业的支撑行业而存在,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带动了光伏产业的整体兴起,进而催生了我国的光伏设备行业。而凭借在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丰富的技术经验积累,我国企业在光伏设备领域很快实现突破。
2022年,我国主要光伏企业均发布了规模宏大的光伏产能扩张计划,并覆盖到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等各产业链环节。在此扩产势头的拉动下,相关设备厂商订单不断增长。2022年我国光伏设备产业规模超过650亿元,同比增长62.5%。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消息,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部署,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
其中提出,支持光伏设备制造企业通过自主回收、联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建立分布式光伏回收体系。鼓励风电、光伏设备制造企业主动提供回收服务。支持第三方专业回收企业开展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业务。
《指导意见》明确主要目标:到2025年,集中式风电场、光伏发电站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基本建立,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相关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到2030年,风电、光伏设备全流程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基本成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更加健全,资源循环利用能力与退役规模有效匹配,标准规范更加完善,风电、光伏产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区。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光伏设备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9月27日,海目星发布前三季度经营数据,预计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33亿元至35亿元,同比增长约39.19%至47.63%。
海目星成立于2008年,是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龙头企业,产品应用领域涉及锂电、光伏、消费电子、钣金加工、新型显示等领域。
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延续以往的高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公司的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45.5%。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1.46亿元,同比增长79.61%;归母净利1.85亿元,同比增长95.91%。
据报道,近年来海目星锂电业务量及占比快速提升,同时,公司在TOPconSE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光伏业务在手订单大幅提升。”
TOPconSE技术是2022年初海目星全球首创的TOPcon一次掺杂设备。资料显示,TOPcon激光一次掺杂设备为TOPcon电池量产效率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持。
公司方面表示,该类设备在2022年实现首批交付,并于2023年春节前实现量产。今年一季度,公司这类设备的订单已超过4亿元,已开标的项目公司中标率超过60%。
报告根据光伏设备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光伏设备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光伏设备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光伏设备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想要了解更多光伏设备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光伏设备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