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膜作为一种介于反渗透与超滤膜之间的新型压力渗透膜,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和较低的能耗等优点,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的需求增加,纳滤膜市场前景广阔且潜力巨大;同时,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的开发,纳滤膜的生产成本也在逐渐降低,这也将进一步推动其市场发展。
面向水处理需求定制纳滤膜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材料科学的发展和膜制备工艺的优化为提升纳滤膜分离性能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黄霞教授团队通过系统总结纳滤膜的制备-特征-性能关系,讨论了现有不同材料和制备工艺的纳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有助于架起纳滤膜制备和水处理应用的桥梁,实现纳滤膜的定向调控以满足不同的水处理需求。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纳滤膜行业市场全面分析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显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纳滤膜是一种膜性能介于反渗透膜与超滤膜之间,兼具两者的工作原理的同时又持有他们无法取代的特有功能的膜,能截留高价盐和大分子有机物,只允许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粒径在0.001~0.01μm间)透过。纳滤技术最显著特点是在截留那些可透过超滤的低分子有机物及重金属,同时又能透滤被反渗透截留的部分无机矿物质,使浓缩与脱盐的过程同步进行,从而达到特定的分离纯化要求。浓缩提纯技术可采用的膜组件主要有:卷式膜、管式膜。纳滤分离技术常被用于取代传统工艺中的冷冻干燥、薄膜蒸发、离子交换除盐、树脂工艺浓缩等工艺过程。
国内纳滤膜虽有大量产能,但主要偏重于低端水处理领域,膜技术应用层次偏低,应用领 域偏窄,工业用高端反渗透膜仍主要依赖进口,技术国产化进程较慢。随着国家对高性能卷式分离膜及其相关领域的大力扶持、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成熟,我国膜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研发设计能力和全球供货能力均在不断提高,未来进口替代趋势明显。
国内从事纳滤膜及相关产品生产的主要企业主要为时代沃顿,此外唯赛勃、碧水源、沁森高科、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澳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也是国内少数能够规模化生产纳滤膜的企业。国内纳滤膜市场主要由国外企业占据,时代沃顿、沁森高科公开资料未披露其纳滤膜销售数量和金额,从产能来看,时代沃顿、碧水源、唯赛勃等企业产能相对较高。
中国纳滤膜行业市场发展现状2023
纳滤技术起步于对反渗透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但90年代饮用水市场的大力发展却并没有惠及到纳滤市场。因此反渗透、超滤和微滤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纳滤则被边缘得更像一种小众技术了。直到近年,随着公众清楚地认识到地表水中大量出现诸如杀虫剂、抗生素等残留物可能隐藏潜在健康风险,纳滤才迅速进入大家的视线,成为保证饮水安全的关键技术。
2021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联合九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促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问题。《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据统计,中国纳滤膜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22年,中国纳滤膜市场需求4028.4万平方米,市场规模约为59.36亿元。
全球纳滤膜(Nanofiltration Membranes)核心厂商包括杜邦和日东电工等,前两大厂商占有超过60%的市场份额。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占有大约37%的市场份额,之后是北美和欧洲。在中国,纳滤膜行业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因此纳滤膜的需求量也相当大。2019年中国纳滤膜市场总规模约为1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7.5%。
目前,全球纳滤膜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美国的杜邦(DuPont)、日本的东丽(Toray)、德国的拜耳(Bayer)等大型企业以及中国的华谊集团、中化国际等本土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实力,竞争激烈。调研统计,2022年全球纳滤膜市场规模约22亿元,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接近56亿元,未来六年CAGR为14.2%。
欲了解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纳滤膜行业市场全面分析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纳滤膜报告有助于企业及投资者洞察中国纳滤膜行业市场供需行为,评估中国纳滤膜行业投资价值,为相关企业提供第三方的决策支持。报告内容有助于纳滤膜行业企业、投资者了解市场供需情况,并可以为企业市场推广计划的制定提供第三方决策支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