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 到2024年机械营业收入达到8.1万亿元

《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 到2024年机械营业收入达到8.1万亿元


【资料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海关总署、金融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2023—2024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增强。

具体目标有:力争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3%以上,到2024年达到8.1万亿元;重点行业呈现规模稳中有升,新增长点不断涌现,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集群建设不断推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和10个左右千亿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激发重点机械行业稳定增长活力

强化精准施策,以推动重点细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育新兴,激发工业母机等重点细分行业内生持续增长动力。

工业母机。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场景牵引、中试验证、成组连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工业母机产业创新能力、供给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推动工业母机数字化发展,支持标准研制和成果转化。完善工业母机企业和用户企业间产需对接机制,聚焦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基础零部件等重点用户需求,开展产需对接活动,鼓励重点用户大胆试用创新产品,推动高端工业母机批量化应用。指导和鼓励工业母机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优化出口品种结构,持续提升中高端工业母机产品国际竞争力。

仪器仪表。加大对仪器仪表产业创新攻关的支持。支持优势企业更好地整合行业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组织开展国产与进口产品对比测试分析,研究制定高端仪器及零部件创新产品目录。研究推动产业聚集区建设,结合地方基础条件和意愿,支持地方打造产业集聚区。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打造共性技术平台,提高高端仪器研发效率。

农机装备。组织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聚焦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机,加快推进短板机具研发和薄弱环节技术创新,优化农机装备产品结构,全力推进农机装备提档升级。围绕大豆油料作物和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需求,鼓励企业、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应用主体等组成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采用“揭榜挂帅”模式开展急需农机装备研制攻关和推广应用。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培育形成链条式、体系化智能作业和指挥调度能力,推动智能农机与智能农场、云农场协同创新,持续推进无人农业作业试点,促进智慧农业发展。

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制造工艺。开展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化应用验证、产业链强链补链、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先进制造模式推广行动,推动重点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系统控制技术和基础制造工艺取得突破。推动基础零部件质量提升工程向纵深发展,扩大品种规格覆盖范围,提高大批量供给的基础零部件一致性、安全性、可靠性,运用质量预警机制,推动产业结构和市场生态优化。强化基础零部件与整机协同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发挥专业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牵引作用,推进基础零部件和整机产品技术标准协同,联合建设共性技术合作开发平台。落实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加工工艺向高效化、精细化升级,推动铸造锻企业规范、创新、绿色和智能发展。

工程机械。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突破系统控制、液压等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引导企业加强新能源工程机械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零部件攻关和规模应用。研究开展新能源工程机械应用试点和推广支持政策,探索老旧工程机械退出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推行工程机械备案管理和退出机制。聚焦矿山、港口等典型应用场景及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开展电动挖掘机、电动装载机等电动化产品的示范应用。支持企业强化工程机械品牌培育与国际推广,完善全球品牌服务体系,稳定出口增长韧性。

轨道交通装备。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加强车辆、牵引、制动、信号、供电等系统核心零部件的攻关。支持有条件的轨道交通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开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础研究和绿色智能装备研制,拓展“制造+服务”模式。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企业“走出去”,开展全球化经营,构建“产品+服务+技术+投资”全方位国际化经营能力。

机器人。推动组建一批产用协同创新联合体,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产需协同合作攻关机制,以需求为牵引带动整机和零部件加快迭代升级。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提高汽车、电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医疗、农业等应用领域机器人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的供给能力。推动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建设“机器人+”产业链供需对接与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在成熟应用领域,遴选一批应用成效突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标杆企业和典型场景。在新兴应用和潜在需求领域,通过“揭榜挂帅”征集一批机器人应用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

医疗装备。推动建立工业和信息化、卫生健康、药监等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着力打通高端医疗装备研制、注册审批和临床创新链条。搭建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医疗装备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融合发展,培育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移动医疗等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创建一批高端医疗装备应用示范基地,促进医疗装备临床验证和应用推广,遴选一批远程医疗、智慧医疗优秀应用场景。

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机械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机械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机械行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行业稳增长压力较大。方案着力稳住重点细分行业,促进机械行业稳定增长,支撑工业经济增长达到预期目标,主要聚焦机床工具、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11个细分行业,涉及国民经济7个大类,36个中类和108个小类。

目前,机械主导产品的技术来源中,国内占比从20世纪80年代的24.5%,上升到目前的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批自主设计制造的发电、通用、工程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达到或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700吨挖掘机、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400马力拖拉机等一批重大装备研制成功,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达到44%。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基本改变了先进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

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5G智慧工厂的示范应用,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一体化的集成管控与决策体系,为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借鉴的应用案例。

机械行业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尤其是近年来,为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国家制定了多项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一定成效。

“两化”融合快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机械领域广泛应用,数字化工厂、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化服务模式、工业云等方兴未艾,在电器工业产业链基本实现全覆盖。工业机器人蓬勃发展,连续9年成为世界最大市场。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使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报告根据机械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机械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

机械行业报告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内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机械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更多机械行业相关消息,请点击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机械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