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刚结束,机票价格立马迎来一轮“大跳水”。节前动辄上千元的机票,节后价格低至1到2折,最低的甚至只有100多元,远远低于同期的高铁票价。
据悉,近几天大部分航线的机票价格都经历了“大跳水”。10月8日出发的上海至三亚不含税票价最低为180元,上海至成都最低则为150元。
(资料图)
10月9日上海至深圳机票价格不含税最低为190元,而相应高铁列车票价为883.5元,机票价格明显低于高铁票价。此外,其他不少国内目的地机票价格降幅也达到8成以上。
游客:现在差不多是平时的1折。
游客:今天机票买的价格是500元,中秋节来的时候1000多元,现在打了对折。
目前在南宁始发,前往海口、重庆、成都、长沙、西安、兰州、上海、南京、杭州、北京等带有旅游性质的城市,机票有大幅降价,折扣2-4折不等。预计从10月下旬开始,除往北方看雪的航线外,其他航线将进入“淡季”。
南宁当地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未来两周平均票价在550元左右(不含机建燃油附加费),比如,南宁—北京、天津、济南等航线大约在700元至900元之间,南宁—成都、重庆、长沙、郑州等航线大约在300元至600元之间。
民航局数据显示,7月份,民航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13.7亿吨公里,运输规模连续8个月回升,行业总体运输规模首次超过疫情前水平;旅客运输量6242.8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5.3%,创民航月度历史新高。
进入8月,暑运热度依然不减。民航局有关负责人介绍,7月1日至8月31日,民航全行业日均保障航班超过1.72万班,比2019年暑运同期增长0.54%;运输旅客1.3亿人次,较2019年暑运同期增长7.4%,日均运输旅客210.6万人次,比2019年暑运同期增长7.4%。其中,8月6日运输旅客231万人次,创近年来单日旅客量新高。
特别是国内航空市场出行需求远超预期,拉动民航整体客流量快速增长,日均运输国内旅客197.6万人次,比2019年暑运同期增长16.9%。
刷新纪录!8月6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保障进出港旅客超15.5万人次,单日旅客流量创开航以来新高;
订票火热!一个多月来,南方航空运营的广州至杭州这条热门旅游航线,几乎趟趟满员……
今年暑期,广大旅客出行需求旺盛,航空运输市场持续复苏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民用航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民用航空,是指使用航空器从事除了国防、警察和海关等国家航空活动以外的航空活动,民用航空活动是航空活动的一部分,同时以“使用”航空器界定了它和航空制造业的界限,用“非军事等性质”表明了它和军事航空等国家航空活动不同。
2023上半年我国民航业持续复苏
客运方面,上半年国内日均客运航班12076班,较2019年同期增长5.14%;国内日均旅客运输量152.2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6.5%。
货运方面,上半年日均保障货运航班590班,较2019年同期增长58.2%。上半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为531.3亿吨公里、2.84亿人次、327.6万吨,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4.6%、88.2%、93.1%。
总体来看,当前行业运输生产规模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运输生产整体呈现恢复稳健、运行安全、竞争有序的良好局面。
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民航业稳健复苏,折射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一个个繁忙的机场、一架架腾飞的飞机,传递着我国经济恢复向好的积极信号。
当前,民航业正处于恢复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的外部环境仍具有不确定性,还要进一步挖潜力、补短板,以更大努力推动市场全面复苏。
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民航“十四五”发展分为恢复期和积蓄期(2021年—2022年),增长期和释放期(2023年—2025年)分步实施。
目标,到“十四五”末,运输机场270个,市地级行政中心60分钟到运输机场覆盖率80%,千万级以上机场近机位靠桥率达到80%,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到80%,空管年保障航班起降1700万架次。
民航局发布《关于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总体部署 加快推动智慧民航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更好统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充分发挥智慧民航建设在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引擎作用。
《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提升智慧民航建设的系统性、协同性和安全性,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化运行,更好谱写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未来民用航空运输行业发展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民用航空运输行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几年将是行业发展的最好机会。同时,中国民用航空运输行业也将继续发展,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运营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未来全球民航运输产业的持续增长态势和全球范围内军机及通航飞机产业的高速增长都将促进航空工业配套产品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
下半年,民航恢复发展进入增量提质的关键期。要理性分析市场趋势,坚持稳中求进继续作为下半年行业运输生产的主基调,结合增长速度、市场结构、供需平衡等方面市场特点,航空企业要加强分析研判,科学引进运力,优化航线布局,统筹好运力供给和市场需求。
按照《“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要加快推动智慧民航建设,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新模式在民航服务和产品创新中的深入应用,不断提升运营效率,持续改善旅客服务体验。
预测调研,未来20年全球航空运输量的平均增速约为4.7%,至2035年超过16万亿公里,民用飞机的累计需求量为41030架,价值6.1万亿美元,其中干线飞机37740架,价值5.68万亿美元,预计新交付万亿美元,预计新交付2037架90座以下的支线飞机,总价值达0.11万亿美元。
未来20年各座级喷气民用航空的交付量将达到43013架,价值约57877亿美元,其中干线飞机37758架,总价值5.55万亿美元,全球涡扇支线客机的交付量约为5255架,价值超过2423亿美元。
2024年之前,中国民用航空客运市场将以国内航线为主,并且短期内客运周转量占比将维持在90%以上,而国际航线和地区航线至2024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至2019年正常水平。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2028年民用航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