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广高铁10月11日起提速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10月8日宣布,10月11日起,经过提质改造后的贵广高铁最高时速按300公里运营,西南地区至粤港澳大湾区间高铁运行时间将进一步压缩。
贵广高铁是连接中国西南、华南地区的高铁大通道,也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兰州(西宁)至广州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东至广州南段正线全长857公里。2014年12月26日开通后,按时速250公里运营。为提高高铁运营品质,更好改善民众旅行体验,从2022年12月起,国铁集团正式启动贵广高铁提质改造工程。工程完工后,国铁集团组织对贵广高铁全线开展了动态检测,确认贵广高铁具备了最高时速按300公里运营的条件。
(资料图片)
铁路部门介绍,贵广高铁最高时速按300公里运营后,贵阳东站至广州南站最快旅行时间将压缩至3小时39分,较之前减少31分钟。成都、重庆、昆明等西南地区多个城市至广州、深圳、香港的高铁运行时间也将同步压缩。此举对密切西南与华南地区往来交流,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报告《2023年版高铁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据了解,连接贵州省贵阳市与广东省广州市的贵广高铁于2014年12月26日全线通车,此前按时速250公里运营。
铁路是国家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14.63万公里,铁路客运量和货运量都呈增长趋势。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十四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任务仍十分繁重,在建、已批项目规模达3.19万亿元,将坚持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分类分层推进建设。
今年以来,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扎实推进,进一步织密了“八纵八横”高铁网,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已建成投产3.53万公里,占比约77.83%;开工在建7025公里,占比约15.49%。
高铁行业发展分析
国铁集团发改部发展战略与规划处高级工程师 郭春江:高铁网已经覆盖了全国95%以上城区人口50万的城市,有力促进我国各区域间的互联互通,积极助力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
高铁产业链较长且复杂,整个产业链纵向贯穿基建、产业化制造业、营运服务业,涉及机械、电气、电子、信息技术、材料等多个领域。高铁概念相关产业按价值链主要分为三大周期:即前期铁路基建、中期列车制造及相关设备和后期营运服务相关。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年版高铁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分析:
高铁基础设施建设只是第一步,还需要通信、维修、电气化等各领域密切配合、运营好,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十四五”期间铁路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铁路行业已逐渐由大规模“设计建造”阶段转入长期“设计建造与运营维护并重”阶段。
《“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对铁路提出了“技术装备更加先进适用”“运输服务技术水平显著增强”的建设要求,未来铁路将加快技术应用实现智能化升级。一是在技术装备方面,铁路将积极探索RFID、北斗导航、物联网等技术在铁路智能物流装备上的应用,开展铁路智能物流基地和场站关键技术研究。二是在运输服务方面,铁路将进一步提升货运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货票系统、保价信息系统等优化升级,开展列车运行智能编图、铁路货检图像智能识别等技术研发,加强货运市场价格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同时积极推进国际联运信息化建设,实现铁路国际联运各方数据网上共享、快速申报查询。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指出,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将达到7万公里左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面对发展的新要求,铁路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智慧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智慧铁路建设持续推进。
报告对我国高铁的行业现状、市场各类经营指标的情况、重点企业状况、区域市场发展情况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着重对高铁业务的发展进行详尽深入的分析,并根据高铁行业的政策经济发展环境对高铁行业潜在的风险和防范建议进行分析。
想要了解更多高铁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年版高铁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