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要警惕“大宗+融券”的套利行为

12月29日,招商银行发生28.19亿元大宗交易,成交价格为46.91元,较收盘价折价1.5%。值得关注的是,在二级市场上当日下午招行成交同步放量,跌幅迅速扩大。收盘报收47.62元,跌幅达4.05%,成交量143.9万手,成交额69.65亿元。

从操作手法来看,很多市场人士认为这属于典型的“大宗交易+融券”的套利换仓。其逻辑在于,承接方承接大宗交易股票通常有10%的折价,但按照交易规则限售期为6个月。如果与融券结合起来,承接方T+1融券卖出,待6个月股票解禁后直接还券,扣除半年3%融券利息,便可无风险套利7%。当日招行融券数据余额显示是18.94亿,比上一交易日增加1.5亿;28日,两融数据TOP20中,招行的融资融券余额比例也已明显高于其他个股。

29日的这种情况,是否属于承接方用“大宗交易+融券”套利并绕开限售期,需要监管部门调查后才能认定。不过从市场舆论来看,大宗交易背后产业链条发展至今显然已非一日之功,中介公司和掮客从中撮合交易,获取佣金并通过融券套利的做法可能已经由来已久,只不过并未引发大家关注而已。那为何此次大宗交易引发招行投资者吐槽和市场广泛关注?

笔者认为,其中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因为招行是明星公司,从过往的情况来看除非市场有大的震动,出现29日这样的大幅波动概率比较小,异常的交易情况引发了各方面的关注和复盘;其次,这种套利行为导致招行股价当日大跌,或者至少放大了当日的趋势,造成普通投资者受损;最后从规则层面,这显示“大宗交易+融券”绕开半年限售期的路径已经越来越明显,相关监管规定事实上已经形同虚设。

从各方面的信息来看,2021年A股市场总计约有3.2万笔大宗交易发生,这意味着招行这样的案例是孤例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如前述的原因,这种由大宗交易引发的融券套利,间接导致资金打压二级市场股价,一方面容易引起个股股价起伏,数量和规模大的话还引发市场波动,受损是普通投资者;另一方面,漫长的链条中似乎容易隐藏灰色地带,参与各方存在道德风险,对个股和股民而言,亦存在资产损失风险。

本来,大宗交易平台设立是为了给大额流通A股提供一个交易性过户的通道,定向交易保证股票不会卖给第三方,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宗专场交易不会影响二级市场股价。但从此次招行的操作结果来看,事实上已经影响了股价稳定,如此,这又违背大宗交易制度设立的初衷,让交易各方陷入悖论。市场的担忧还在于,这种“大宗交易+融券”的套利手法目前还属法无禁止,而随着大宗交易的频率和规模日增,套利动作有可能会越来越大,不再那么悄无声息,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可能日益明显。

(文章来源:财联社)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