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水下机器人需求机遇分析2023

水下机器人是可潜入水中代替或辅助人类进行水下极限作业的机器人。通过水下目标探测和识别、水下导航定位、水下通信等高新科学技术,水下机器人可实现水下打捞救援、水下探测、水下资源开采、水下娱乐等功能。

水下清洗机器人是一类新型高效的智能水下清洗设备,集潜水、自主扫描式巡航、清洗等功能于一体,可在不停水的情况下实现船舶、水下斜管等水下大件或固定物体的高效清洗,是一类具有特定功能的特种机器人。水下清洗机器人的分类方式较为多样,根据其是否具有自主航行能力可以将其分为ROV(无人遥控潜水器)型和AUV(自主水下航行器)型两类,其中ROV型是目前最为主要的类型,AUV型还处于实验研发阶段。按照清洗方式,水下清洗机器人可以高压水射流、空化射流清洗机器人,刷盘清洗机器人和复合清洗机器人四类型。按照吸附方式,又可以磁吸附、推力吸附、负压吸附和复合吸附等类型机器人。由于清洗方式和结构功能差异较大,目前主要按照功能将其分为吸附爬壁机器人(船舶清洗)、螺旋桨清洗机器人和海洋平台导管架清洗机器人三类。


(相关资料图)

如果你想了解水下机器人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我们研究院撰写的《2022-2027年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市场全面分析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重点分析了我国水下机器人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水下机器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从种类上看,根据是否载人可以将潜水器分为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两类。无人潜水器按照与水面支持系统间联系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简称ROV)、无缆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AUV))两种。有缆水下机器人都是遥控式的,根据运动方式不同可分为拖曳式、(海底)移动式和浮游(自航)式三种。

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无人遥控潜水器主要有:有缆遥控潜水器和无缆遥控潜水器两种,其中有缆遥控潜水器又分为水中自航式、拖航式和能在海底结构物上爬行式三种。

目前,水下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有哪些?水下机器人最初用于军事、科学研究等领域。它们配备了声纳系统、摄像机、灯光和机械臂。可完成实时视频传输、声纳图像绘制、抓取重物等各种专业操作。目前,水下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海洋勘探、鱼类养殖、水下巡检维护、搜救、消费娱乐、军事、教育等领域。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水下机器人应用领域占比最重的为海洋工程,占比35%,占比第二的为水产养殖行业,占比20%,科学研究占比10%,水下娱乐占比10%,城市管道检查与清洁占比5%

据报道称,2020年国内水下机器人企业已超过50家,涌现出了一批以博雅工道、深之蓝、臻迪科技鳍源科技、潜行科技、微孚智能、约肯机器人、查湃智能、兄弟路标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据了解,目前全球水下机器人主要有拖曳式水下机器人TUV、遥控式水下机器人ROV、无人无缆水下机器人UUV和智能水下机器人AUV四大类。前两种水下机器人均带缆,由母船上人工控制;后两种水下机器均无人无缆,自主航行,分别由预编程控制和智能式控制。全球知名的水下机器人制造商分别为3M、宣伟涂料、Swarco AG,这三家企业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

水下机器人行业市场机遇分析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为保障水下机器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等多项政策,从水下机器人行业标准、国家扶持政策环境等多方面进行部署,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扩。

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水下机器人核心硬件供应企业与核心技术系统研发企业;主要零部件为单片机、推进器、声呐、姿态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中游参与主体为水下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下游涉及水下机器人各应用领域,主要为海洋工程、水产养殖、科学研究、水下娱乐、城市管道检查与清洁等。

为生产制造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水下机器人,企业需不断进行更新改良,因此水下机器人中游生产及人工成本高,对下游议价能力强,据统计我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2.5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1.63亿元,未来仍将继续保持增长。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提高,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且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先进技术为水下机器人智能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例如:采用人工智能方法,可提高水下机器人的环境感知理解、自主行为决策等智能化水平;采用大数据技术,可提升水下机器人健康自评估和修复、目标动态识别等能力。研发新一代智能水下机器人,进一步完善水下机器人谱系化装备体系,实现水下机器人向智能水下机器人的技术跨越,已成为水下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

面向未来更广泛、更迫切的国家需求,需要充分利用不同类型水下机器人的技术特点,提高水下机器人集群综合探测能力。突破跨域集群多源实时感知、多源信息融合、即时决策响应等关键技术,实现机器人间的互联互通,构建多机器人跨域集群协同探测与作业系统,为实现海洋应用提供前瞻技术储备。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2-2027年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市场全面分析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关键词:

热门资讯